诽谤通常是通过言语或文字的形式,来对他人的人身进行侮辱,实践
诽谤通常是通过言语或文字的形式,来对他人的人身进行侮辱,实践中,可能给受害人造成财产损害,同时也会带来精神方面的损失,甚至还有可能构成犯罪。其实也不是所有的诽谤行为都构成犯罪,那到底哪些行为会构成诽谤罪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哪些行为会构成诽谤罪
根据《刑法》,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
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二、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三、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综上,我们清楚的知道哪些行为会构成诽谤罪。此时法律要求,对于诽谤行为必须要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那么才能以诽谤罪定罪处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至于,我国对诽谤罪是如何处罚的,各位不妨到我们网站的相关栏目进行深入了解。
总结:诽谤通常是通过言语或文字的形式,来对他人的人身进行侮辱,实践中,可能给受害人造成财产损害,同时也会带来精神方面的损失,甚至还有可能构成犯罪。...#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
More>>
·软件著作权一定要登记吗?
软件著作权是一个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权利,他是软件开发者为了保护自身所开发软件的知识产权而设定的,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软件著作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很多人都会去软件著作权登......
·抗辩权行使后果中不利后果有哪些
抗辩权行使后果中不利后果有哪些您对于抗辩权接触可能比较少,抗辩权的行使意味着行使权就受到排斥,也会产生抗辩权行使后果。抗辩权的行使人也要对所行使抗辩权产生的后果负责。但是行使抗辩......
·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有哪些?
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范围1、工业、手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开采和商品的生产、制造、加工,矿产开采,以及生产设备、工具修理等;2、交通运输业,是指从事公路、水上客货运输,装卸搬......
·行政处罚文书送达有几种方式?
行政处罚文书送达有几种方式?行政处罚文书,在我们看来,应该就是将相关文件送达至受处罚人员手中的意思,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行政处罚文书不能及时送至相关人员手中,因此,便衍生出了......
·交通肇事鉴定一级伤残如何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鉴定一级伤残如何赔偿标准?1、医疗费赔偿标准指因交通事故产生的治疗费用,以及必然产生的治疗费用。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试用期主动离职的有无工资
试用期主动离职的有无工资试用期内,员工自离有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三天自动离职的,用人单位是应当支付其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诽谤通常是通过言语或文字的形式,来对他人的人身进行侮辱,实践
史微微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9850716853
www.nj64.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