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微微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罚是怎样的

  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罚是怎样的1、故意伤害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鉴定的依据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二,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故意轻伤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行为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轻伤结果的,不宜以犯罪论处。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且已经着手实行重伤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重伤(未遂)论处。故意伤害致死的,属于结果加重犯,行为人主观上对伤害持故意,对致人死亡有过失。易言之,在伤害对象与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应根据行为人对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预见可能性以及有关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认定是否伤害致死。(1)如果行为人甲对被害人乙实施伤害行为,虽然没有发生打击错误与对象认识错误,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同时伤害丙却仍然实施伤害行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2)如果行为人A本欲对被害人B实施伤害行为,但由于对象认识错误或者打击错误,而事实上对C实施伤害行为,导致C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处理事实错误的法定符合说,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不只是为了保护特定人的身体健康,而是为了保护一切人的身体健康;只要行为人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也伤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伤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伤害致死也是如此。B与C的身体均受刑法保护,发生对象认识错误或打击错误并不影响A的伤害行为性质,理当以故意伤害致死论处。(3)如果行为人张三对李四实施伤害行为,既没有发生事实认识错误,也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同时伤害王五,由于某种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则难以认定张三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致死。故意伤害罪的问题解决需要自己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进而更好的保障自己利益不会遭受侵犯,但是只要自己存在此类行为,有关部门就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判罚,有关当事人需要学会仔细的准备有关资料,在法律诉讼上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操作不会失误。
  
  
  
总结: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罚是怎样的1、故意伤害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鉴定的依据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二,法律依据:...#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史微微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More>>

·林地承包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林地承包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一、林地承包的期限是怎么规定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第八条规定,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已经承......


·执法人员挪用罚没款会怎么处理?
      执法人员挪用罚没款会怎么处理?1、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截留、挪用、私分罚没款项、财物或者使用查封、扣押财物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行政监察等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哪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哪些根据法律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通常情况下是年龄未满8周岁的儿童。还有一些就是虽然年龄达到了8周岁,但是却不具备辨别能力的儿童或者是成年人,仍旧需要监护人进行......


·单位非法集资600万判几年
      单位非法集资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


·男方不要求女方承担抚养费是否可以
      目前在我国可能结婚以后,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男方主要负责家里面的开销,女方在照顾家的方面付出的比较多一点。所以说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男方的经济收入水平要多于女方的,因此在离婚的时候,孩子......


·滥伐林木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地球林木资源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无限益处。虽然林木是可再生资源,但速度过于缓慢,任何国家都致力于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林业局对于滥砍滥伐行为专门定制了滥伐林木罪,罪名包括两种情况。此罪对......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罚是怎样的
史微微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9850716853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史微微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19850716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