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微微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捡到东西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

  在马路上或者是一些场合捡到东西的行为,相信很多人都有经历过,小时候如果能在路上见到几毛钱都能高兴很久,我国的物权法中对于捡到的东西有分两种状态,一种是不当得利,还有就是无因管理。那么关于捡到东西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的规定内容是怎么样的?下面本站我们就为您详细介绍。一、 捡到东西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捡到宠物狗是拾得遗失物,对其悉心照顾登报寻找是无因管理,若找到主人可请求无因管理费用返还;捡到名贵树木同理。是否是拾得遗失物主要看该物是否无主物,这要结合社会上一般的认识判定。比如垃圾场捡到东西原则上就拥有了所有权,小区内捡到一只宠物狗原则上就是拾得遗失物。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区分第一,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而管理他人事务,便在管理人与本人之间形成一种社会关系。法律欲想最佳地调整这种关系,至少应规定如下问题:管理人以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管理事务支出的必要费用,应有权请求返还;管理人因管理事务所获得的利益,有义务交还本人;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人有义务把管理的事务的事实及进展情况及时通知本人;管理人违反上述义务给本人造成损害时,应承担赔偿责任;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受到其他损失时,有权请求本人予以赔偿。这些内容只有无因管理制度才能包揽;而不当得利制度只能解决其中的管理费用的偿还和因管理事务所获利益的返还,其他问题无法涉及。第二,不当得利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因此在受益人为善意时,返还的范围仅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如果受益人未获利益或因其善意使所获利益丧失,则不存在返还问题。无因管理中,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很可能支出必要费用,但却未必获得利益。若以不当得利制度取代无因管理制度,则不利于对管理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第三,无因管理是立法鼓励助人为乐、危难相助、见义勇为风尚的产物,其制度意义在于划清侵权行为和互相帮助行为的界限。相形之下,不当得利制度就不具备同样的目的与功能。捡到东西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在路上如果捡到东西,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是属于不当得利,如果涉及到一些犯罪行为的,就构成了非法侵占,如果将遗失物先存放在自己这里,然后寻找失主的,属于无因管理。本站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总结:在马路上或者是一些场合捡到东西的行为,相信很多人都有经历过,小时候如果能在路上见到几毛钱都能高兴很久,我国的物权法中对于捡到的东西有分两种状...#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史微微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More>>

·个人借贷是否要签订借款协议
      个人借贷是否要签订借款协议一、个人借贷是否要签订借款协议在现实生活中,民间借贷大多数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由于这些人平时关系比较密切,出于信任或者碍于情面,民间借贷关系往往是以口头......


·构成非法制造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罪既遂怎么处罚
      构成非法制造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罪既遂怎么处罚?非法制造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处罚标准是3到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九条【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


·我国车船税减半相关政策的了解
      我国车船税减半相关政策的了解一、对节约能源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一)减半征收车船税的节约能源乘用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排量为1.6升以下(含1.6升)的燃用......


·房产证上使用期限20年是什么?
      房产证上使用期限20年是什么情况一、房产证上使用期限20年是什么情况房产证上的土地使用权只有20年,大致可以区分两种情况:(一)如果购买的是新开发的商品房,出现这种情况,那只能说明开......


·封城后逃离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首先需要区分是否为“恶意逃离”。“恶意逃离”是指明知存在突发传染病或疑似突发传染病症状,不及时就医、主动隔离,拒不执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行为。如果明知自身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地上有建筑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什么
      地上有建筑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什么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送。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


捡到东西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
史微微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9850716853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史微微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19850716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