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微微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误认为侵占罪遗忘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误认为侵占罪遗忘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一、误认为侵占罪遗忘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盗窃罪和侵占罪的界分,更多地集中在盗窃罪与“代为保管物”侵占罪之间的区别问题上,而对于盗窃罪与“脱离占有物”侵占罪之间的区别,则论述相对较少。对于司法实践中较为多发的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误认为是遗忘物进而据为己有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即到底是成立盗窃罪还是侵占罪,由于涉及罪与罪之间的区分、犯罪构成理论、刑法的基本原则等诸多问题,则更是鲜有涉猎。目前更是没有提出一个清晰明确、操作性强的标准,以作为破解该难题的“钥匙”。
  在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场合,应当在故意内容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范围内,即应当在主客观相统一的范围内,来认定犯罪。因此,在客观事实是重罪,主观认识是轻罪的案件中,要判断重罪的客观事实能否评价为轻罪的客观事实,如果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就应认定为轻罪的既遂犯。因此,将他人的占有物误认为是遗忘物据为己有的行为,实际上属于客观事实是重罪(盗窃罪),主观认识是轻罪(侵占罪)的情况,当行为人的“误认为”合情合理时,只能成立轻罪,即侵占罪,反之,则应成立盗窃罪。
   二、侵占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三、侵占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由此可见,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的时候,对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而误认为是遗忘物的行为的准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到最终判决。我们认为,只要当事人误认为侵占罪遗忘物的情节较轻,并合情合理,就应该以侵占罪论处,量刑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到拘役不等,并处罚金。
  
  
  
总结:误认为侵占罪遗忘物的行为如何定性?一、误认为侵占罪遗忘物的行为如何定性?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盗窃罪和侵占罪的界分,更多地集中在盗窃罪...#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史微微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More>>

·买了商品房后能否要求退房
      买了商品房后能否要求退房买了商品房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从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始计算,而此后购房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萌生退房的念头。那从法律角度来看的话,购房者买......


·新婚姻法抚养权的规定是什么?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的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的提升,很多的家庭最终选择离婚来解决矛盾,如果没有孩子那离婚就比较简单不会出现很难的问题,但是如果有孩子就非常的麻烦,将会涉及到孩子抚养权的问......


·国家赔偿标准是什么 ?
      一、国家赔偿新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2019年5月15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检察院办理自身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时,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315.94元。据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


·刑事诉讼法拘传法条有什么?
      拘传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在公安机关处理案情时,如果对犯罪嫌疑人产生怀疑需要犯罪嫌疑人配合调查时。可以通过拘传的方式来进行。那么在刑事诉讼法拘传法条有什么?下面跟着我们的思路一起来了......


·夫妻存续期债务需要共同偿还吗?
      夫妻存续期债务需要共同偿还吗?一、夫妻存续期债务需要共同偿还吗?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该由夫妻共同承担。如果是个人债务的话就是个人偿还。1、夫妻双方共同签字......


·劳动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 劳动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
      劳动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劳动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1、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能够在法律上享有独立的人格主体地位,享有人身自由;2、是按照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不得不向生产资料所有者让渡自......


误认为侵占罪遗忘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史微微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9850716853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史微微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19850716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