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分居证据怎么办
一、没有分居证据怎么办
夫妻分居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签订分居书面协议,来作为分居的证据,法院就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破裂,从而判决离婚。
但是如果夫妻分居后没有分居证据,就看一下有没有人能够证明夫妻分居,或者夫妻一方有没有在外租房的合同,这些虽然不是分居协议,但是也可以作为分居证据的。
如果还是没有以上的证据,那夫妻一方起诉离婚,可能法院就不会支持当事人的请求。
二、分居的证据有哪些
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2、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书面协议,一定是要书面的,口头协议必须对方承认;3、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文书,最好是用快件性质邮寄,在备注栏里注明“分居”,并且保留邮寄凭证,从邮寄之日起到提起离婚期间属于夫妻分居时间;4、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5、人证也可以,比如双方都认识的朋友或者亲戚,不过因为证人往往和为其作证的一方有利害关系,以及分居是夫妻“私事”,所以单独的证人证言难为法院采信,要辅佐以其他的证据。
三、认定分居应该注意什么
1、分床不分房,难认定是分居
因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夫妻还只拥有一个住处,或者无力负担长期在外单独租房居住,因此夫妻感情不和后,同房不同床,各自分灶吃饭。在一方提起诉讼离婚时,如果另外一方不承认分居事实,外加夫妻同居是纯属私人事务,他人很难为此作证,因此法院一般不予采信。
2、夫妻异地居住,不一定是法律意义上的“分居”
有的夫妻因为就业、学习等的原因并不在一个地方生活,所以地理意义上的夫妻异地居住不一定是法律上说的分居,法律上的分居是以夫妻双方因为感情不和而不存在性生活的共同居住,互相不履行夫妻义务为标志。不过如果异地生活的夫妻相互间感情不和的,也可以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分居,但是必须要有夫妻双方感情不和的书信等书证及其他证据来证明。以上就是我们对于没有分居证据怎么办的解答,其实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破裂方式非常多,分居两年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如果一方证明另一方有家暴、赌博等恶习,法院也是会判决离婚的,总之,如果夫妻要离婚,最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最为便捷的离婚方式,要是你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直接来电咨询网站的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具体是什么
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具体是什么审理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适用的程序,可以分为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一审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
·欠钱20万不还怎么办2023
欠钱20万不还怎么办当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互相协商解决。如果债务人不配合处理,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起诉之前将债务人信息核实了(姓名、性别、工作单......
·2023故意伤害罪有前科能判缓刑吗
我国刑法只禁止了累犯不适用缓刑。故意伤害罪情况不严重的,一样可以适用缓刑,特别是2013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引进了刑事和解制度,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
·公司把过了50岁的员工辞退掉是否违法
一,公司把过了50岁的员工辞退掉是否违法劳动者到了50岁,其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职工退休年......
·农村房屋拆迁赔偿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农村房屋拆迁赔偿依据的标准是什么?2018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是什么?拆建单位依照规定标准向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种补偿金。一般......
·遗嘱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遗嘱无效的情形有哪些1、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继承法》第22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一、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一)盗窃罪量刑标准2018《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方式有哪些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方式有哪些根据司法实践,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1、探望性探视,具有探望时间短,方式灵活的特点,是指非......
·法律规定如何恢复专利权?
法律规定如何恢复专利权?一般情况下,在接到专利权终止通知之后的两个月内提交恢复专利权请求并说明理由的,并补缴年费以及滞纳金和恢复费,可恢复......
·法律规定代理赌博游戏违法吗
一、代理赌博游戏违法吗?代理赌博游戏肯定是属于违法的;《刑法》第三百零三条: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高速公路逆行事故会被判刑吗?
高速公路逆行事故会被判刑吗?一、高速公路逆行事故会被判刑吗?一般会被判刑的,逆行者负主要或全部责任,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