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合同纠纷案由如何确定 ?
?一、欠款合同纠纷案由如何确定
1、欠款只是个事实,不是法律关系,租金、买卖、餐费、服务费、咨询费、工资等都可以是欠款。欠款就是应该付的款没有付而已。
2、欠款的案由如何确定,根据欠款所依据的基础判断,比如买卖未付款,那就是买卖合同纠纷。比如未支付房租,那就是房屋租赁合同纠纷。
3、确定案由是合议庭或独任法官的职权和职责范围,不属于当事人或代理人的职责,当事人可以选择请求权基础,但是无法决定案件的案由,故合议庭或独任法官应以当事人选择的请求权基础并结合《案由规定》,主动对案件“定性”,确定适当的案由。
二、欠款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对欠款合同而言,如果其成因是基于借贷,如果欠款合同成因基于此前双方存在买卖等关系,那么,它实际上是对双方经济往来的一种结算,欠款合同是在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的时候,由于债务人没有能力给付或者拒不及时给付,债务人不得已而为之的。本应立即付款、及时结清却因无款可付而写了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合同,出具欠款合同之日就是债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时,则诉讼时效应自写下欠款合同的次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法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人因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诉讼时效应从何时开始计算问题的批复》指出,“双方当事人原约定,供方交货后,需方立即付款,需方收货后因款可付,经供方同意写下了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合同,诉讼时效应从供方收到需方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当然,如果出具欠款合同时写下了还款日期,则诉讼时效应从还款日期届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1、注明还款期限的欠款合同,按照《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从其注明的还款期限之日起计算为两年。
2、没有还款期限的欠款合同,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
3、在两年内,权利人再次主张权利的,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4、除非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欠款合同20年内不主张权利,才会超出法律时效。
法律依据:
《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
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涉外夫妻房产分割有哪些原则
诉讼离婚中,可能还会遇到涉外离婚的情况,此时适用的仍旧是中国法。因此,法官在进行涉外离婚房产分割的时候,也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么涉外夫妻房......
·个人现在非法吸毒后取保后补充侦查会抓人吗?
一般不会抓人,但是如果符合逮捕条件的,检察院是可以批准逮捕的。逮捕需要什么条件:逮捕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
·没有工会同意不能辞退员工吗?
没有工会同意不能辞退员工吗?辞退员工不需要工会同意,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已经违法,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用人单位需要自第二日起向劳动者支付双倍......
·一、哪些是孩子法定监护人职责?
一、哪些是孩子法定监护人职责?监护人的主要职责: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防止其生命健康权被不法侵害;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保证被监护......
·版权侵权的行为具体?
版权侵权的行为具体有哪些一、版权侵权的行为具体有哪些(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
·一、工伤认定程序及时间是什么?
一、工伤认定程序及时间是什么?(一)工伤认定程序1、申报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莆田市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莆田市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莆田市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一、征收土地补偿标准征收土地,征地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青苗补......
·离婚如何保护个人财产
离婚如何保护个人财产夫妻各自财产如何“划清界线”夫妻个人财产是指法律规定归夫或妻一方所有,并由所有方支配、使用和处分的财产。在夫妻离婚......
·彩礼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彩礼是由男方以结婚为目的在结婚之前支付给女方的,这部分钱往往都是夫妻在婚后使用了,但如果夫妻打算离婚的话,多半也会因为这部分钱产生争议,毕竟......
·一、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是什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是,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