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刑法对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立案是怎么规定的?
一、现行刑法对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立案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并且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
(一)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
(二)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
(三)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二、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是指保证公众安全地顺利出人、使用公共场所所规定的公共行为规则。公共场所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所列举的主要有: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等。其他公共场所包括礼堂、公共食堂、游泳池、浴池、贸易集市等其他供不特定多数人使用的场所。
公共场所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凡为不特定的多数人随时出入、停留、使用的场所,皆可认定为公共场所。所谓交通秩序,是指交通工具与行人在交通线路门安全顺利通行的交通正常状态。它是依靠交通规则维持的,公共场所与交通线路皆具有人员聚集量大、流动量大的特征,如果这种秩序受到破坏,就会出现混乱状态。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或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聚众是本罪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
所谓聚众,是指聚集众多的人参加,除首要分子外,参加活动的人往往是不确定的,人数可能随时有所增减。聚众扰乱,就是指由首要分子组织、策划、领导、指挥,聚集纠合多人,破坏公共场所秩序,堵塞交通或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至于这种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则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行为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的目的,一般是制造事端,给有关机关、部门施加压力,以满足其某些无理要求。
司法机关在处理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等的刑事案件时,一般会将犯罪的首要分子、积极参与聚众扰乱活动的积极分子、其他参与者分开,对于前两者,一般会判处相应的刑罚,最后一类参与者,受到的处罚通常是被责令支付罚款、被拘留等。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怎样放弃抚养权?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怎样放弃抚养权?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抚养是一项义务必须遵守的是不能够放弃抚养权的。自愿放弃抚养权协议是否有效“自愿放弃孩......
·一、房屋租赁网签备案怎么办?
一、房屋租赁网签备案怎么办?房东和承租人,携带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产权证上所有产权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所有承租人的身份证原件复......
·对于企业名称是什么意思?
对于企业名称是什么意思?一、对于企业名称是什么意思?企业名称与自然人名称相对,是作为法人的公司或企业的名称,该名称属于一种法人人身权,不......
·一、续签劳动合同后想辞职是否可以?
一、续签劳动合同后想辞职是否可以?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只要履行必要的通知义务是可以辞职的。劳动者在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定的......
·合同诈骗罪有追诉期吗
对于刑事犯罪行为,不是说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对此我国法律中专门规定了追诉期,也即追究犯罪或者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那是不是每......
·向法院起诉离婚怎么写起诉状
我国法庭的庭审程序这都是有规定的。所以我国公民如果说想要通过法院来起诉离婚的话,法院在开庭之前需要对当事人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这些材料就包括......
·上缴的雇佣童工罚款给谁
上缴的雇佣童工罚款给谁罚款一律上缴国库,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罚款票据。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国务院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禁止用......
·行政拘留停止执行的条件是什么
行政拘留停止执行的条件是什么根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19条规定,被拘留人在收拘时候或者收拘后有4种情形,拘留所建议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停止执行拘留的......
·起诉离婚被告拒收传票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现代这个社会,起诉离婚再大多数离婚案件中是常见的,因为一般决定离婚的夫妻无论是对于财产分割还是孩子抚养等问题都会发生争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办理离婚手续怎么走
一般办理离婚有以下三个步骤:1、申请。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办理离婚登记的......
·玩忽职守的行政处罚方式?
玩忽职守的行政处罚方式有哪些一、玩忽职守的行政处罚方式有哪些?1、警告。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主体提出告诫,使之认识应负的行政责任,以便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