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区别有哪些
第一,从行为构成要件上分析,聚众斗殴罪是由聚众和斗殴两个复合行为构成的犯罪,且两者相互依存,存在因果关系,即为实施斗殴而聚众,聚众的目的只能是斗殴,而不能是其他。所谓二人为伙、三人成众,这里的聚众是指为实施斗殴而聚集三人或三人以上的行为,既可包括有预谋的纠集行为,也可以包括临时纠集行为。而寻衅滋事罪可以聚众为之,也可单独为之,对于是否聚众无具体要求。
第二,从犯罪主体上分析,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实施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实施聚众斗殴犯罪的主体往往具有一定的黑恶背景,或为一定数量的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团伙,具有群体性;而寻衅滋事罪的卞体既涵盖了上述群体,也包含一些普通的个体,较之前者广泛。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聚众斗殴犯罪时应注意将其与群众中因民事纠纷、邻里纠纷引发的互相斗殴甚至结伙械斗相区分,对于后者中后果不严重的,不宜认定为聚众斗殴罪,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处理。
第三,从犯罪动机和行为特征上分析,聚众斗殴的动机一般表现为逞强争霸及团伙间的循环报复等,其行为特征通常表现为通过纠集多人,相约斗殴来恐吓、制服对方,达到称王称霸的非法口的。为取得优势,通常会事先组织、策划、分工,并准备器械用于斗殴。寻衅滋事的动机在于发泄或满足行为人的不良情绪,其特点表现为在殴打他人的起因、殴打对象、殴打手段上均具有相当的随意性。殴打对象上的随意性反映了行为人殴打他人就是为了取乐、发泄或者谁妨碍了他耍威风就殴打谁,寻衅打人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殴打手段、方式的随意性是指殴打他人具有突发性,选择的殴打手段、器物、打击部位和力量因时因事因人随心所欲。同时,相对于聚众斗殴犯罪,寻衅滋事犯罪卞体成员内部一般没有组织、策划、分工的行为,在施行犯罪行为时亦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第四,从危害后果及具体量刑上分析,聚众斗殴罪中如有持械等加重处罚情节的,适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寻衅滋事的法定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之前很多人反应分不清楚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相信今天通过阅读我们整理的文章,您日后应该是可以区分这二者了吧。不管是寻衅滋事罪还是聚众斗殴罪,法律规定只要是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能够构成。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怎么对综合工时加班费计算
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工时制度包括了三种,即标准工时制、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其中综合工时制是以一定时间为周期的一种工时制度,很多人认为在综......
·离婚诉讼中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形有什么?
离婚诉讼中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形有什么?离婚诉讼中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形有什么?(1)转移已有存款;(2)收入不存入夫妻名下的存折;(3)私自出售房屋;......
·因为疫情没钱还款是否可以延迟还款
因为疫情没钱还款是否可以延迟还款?因为疫情没钱还款的话可以延迟还款,《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因此次“......
·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大家开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现在交通肇事行为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犯罪行为了,基本都是因为违反交通法规导致他人受伤或者......
·微信卖高价口罩怎么举报?
微信卖高价口罩怎么举报?可以向微信平台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处理,被举报人的行为一旦查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从重处罚。对违反......
·一、入职以后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入职以后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1、没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
·法律规定二人打架该如何处理?
二人打架本来就只是他们之间用比较极端的方式解决纠纷的手段,但是如果出现了受伤并且影响到了其他人或者社会利益就必须追究他们的责任并且要对其进行......
·刑事案件辩护怎么收费?
刑事案件辩护怎么收费?刑事案件辩护存在着不同的收费标准的,比如说是利用这样的一种计时收费或者是计件收费计件收费的话,也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在侦查......
·现在
现在,虽然法律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说过,醉驾危险,让所有的驾驶员都要安全驾驶。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人,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没喝多......
·涉及抚养权的离婚协议规定是什么?
涉及抚养权的离婚协议规定是什么?一、涉及抚养权的离婚协议规定是什么?孩子抚养权协议书甲方(男方):乙方(女方):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
·行政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是怎样的一、行政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是怎样的从级别管辖来看,一般对于政府作出的行政行为,应当向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