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用于个人经营属于夫妻债务吗?
一、借贷用于个人经营属于夫妻债务吗?
借贷钱用于经营当然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因为通过该经营活动取得这些收益在正常情况下也是用于家庭生活的,只要经营用于家庭生活而所负的债务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那也就是说,哪怕另一半借的钱是高利贷,但是用高利贷从事经营的收益自己是有使用的,就有帮助另一半偿还债务的义务。
二、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二)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三)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四)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五)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六)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七)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八)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九)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十)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三、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
1、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两性,如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以及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2、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自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
3、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为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既包括夫妻通过劳动所得的财产,也包括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当然,法律直接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除外。
4、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5、不能证明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6、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财产的来源等情况,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7、夫妻一方死亡,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分归另一方所有,其余的财产为死者遗产,按照民法典处理。
一方婚前的债务是不属于夫妻的共同债务,如果当事人一方有证据证明所欠下的债务是用于共同生活的情况下,那么这种情况就属于共同债务的,只要一方婚前债务与夫妻婚后共同生活无关,就不能要求债务人的配偶对该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在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时也是需要将夫妻共同债务进行分割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一、劳动合同工是企业正式员工么?
一、劳动合同工是企业正式员工么?劳动合同制员工是正式工的。严格来说现在的所有在岗人员应该都是合同工,但是劳动合同制员工签约时间长,有合同做保障......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处理?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处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
·一、自己主动离职可以领失业金吗?
一、自己主动离职可以领失业金吗?不可以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保险管理条例规定:1,非因劳动者本人意愿2,劳动者在失业后有求职要求的3,缴......
·民警如何处置医患纠纷
民警如何处置医患纠纷一、民警如何处置医患纠纷?公安机关接到关于医患纠纷的治安警情后,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处置:(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
·合同履行抗辩权包括哪些?
合同履行抗辩权包括哪些?合同履行的过程经常发生一些当事人预料不到的情况,为了降低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中的风险,法律赋予了双方当事人在双务合同中......
·关于看守所和拘留所啥区别
1、关于羁押的对象。拘留所羁押的是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受到行政拘留或被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司法拘留的人。看守所羁押的是依法被刑事拘留、被逮捕......
·一审和二审的区别有哪些
一审和二审的区别有哪些法官最初审理案件的时候,一般就是一审程序,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则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进行二审。那么一审和二审的区......
·法考刑事抗诉和民事抗诉区别具体有哪些
一,法考刑事抗诉和民事抗诉区别具体有哪些(一)诉讼程序不同:一个是刑事诉讼程序,一个是民事诉讼程序。(二)诉讼范围不同:1、刑事抗诉包括两种......
·一、交通事故人伤保险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交通事故人伤保险赔偿标准是什么?交通事故人伤保险赔偿标准是:医疗费1万元,财产人员伤亡12万,先由保险公司在强制险范围内赔偿。不足部分按责任......
·为了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等投保义务人钻法律空子,心存侥幸逃避应尽义务。我国对于不购买交强险的行为,制定了严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