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情形?
一、不得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情形有哪些
不得再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情形包括前一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尚未募足,违反证券法的规定,改变公司发行公司债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对已经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这种事实。如果这些情形下仍然发行公司债券的话就是违法的。
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8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1)前一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尚未募足;
(2)对已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
(3)违反《证券法》规定,改变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
二、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1)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 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 000万元
(2)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3)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4)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5)债券的利率不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哪些公司可以发行债券?
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也就是具有发行公司债券资格的公司为:
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
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在这四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中,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行公司债券是通行的规则,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发行主体,则是要求规模较大,有可靠的信誉,支持其正常的发展。
四、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有哪些?
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三种,即面值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可按超过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溢价发行。溢价是企业以后各期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补偿;
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可按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折价发行。折价是企业以后各期少付利息而预先给投资者补偿。
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同,可按票面价格发行,称为面值发行。
溢价或折价是发行债券企业在债券存续期内对利息费用的一种调整。
证券市场在我国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公司的债权在公开发行后没有预期的效果,再次公开发行也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可以,不符合再次发行的公司债权是不能私下发行的,债权监管会对此类行为严格审查。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上海如何办理?
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上海如何办理?1、受理条件房屋租赁合同订立后,租赁当事人应当到房屋所在地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注意......
·是工伤法律援助怎么办
是工伤法律援助怎么办理一、相关概念界定工伤是工作伤害的简称,亦称职业伤害(occupationalinjuries),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
·广东省 加班费计算方法如何
工作的朋友都知道因工作需要都可能需要加班,加班是有一定报酬的,也就是您所说的加班费,各地区的加班费的标准也是有差别的,广东的朋友比较关心广东......
·军人是我国神圣的一个身份
军人是我国神圣的一个身份,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仍应对这个身份充满憧憬与感激。国家每年都会调整民政部伤残军人抚恤金标准,那么民政部伤残......
·逃税罪的金额是税的金额还是本金?
逃税罪的金额是税的金额还是本金?是税的金额,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
·车辆刮擦属于肇事逃逸吗
车辆刮擦属于肇事逃逸吗?车辆刮擦不属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
·怎么分析天津新三板股票行情
怎么分析天津新三板股票行情众所周知,证券市场门槛低,监守有保障,只要个人眼光独到,投资得当,便可以盈利满盆;因此很多人希望借此机会去赌一把,希......
·哺乳期内劳动合同顺延吗
哺乳期内劳动合同顺延吗劳动合同顺延是指劳动合同到期后,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到期时,一些特定的情形必须顺延劳动合同,像合同到期医疗期未满的......
·离婚后小孩探视权几天的探视规定是什么?
离婚后,未获得子女归属权的一方对子女有探视的权利。探视的具体时间、范围内次数、时长夫妻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法院可参与调解,拒不执行......
·违约金过高的判断标准及调整方法是怎么规定的
违约金过高的判断标准及调整方法是怎么规定的?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高于实际损失的30%的,一般认为属于过分高于损失,可以请求法院予以适当减少。《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