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企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1、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企业在时应支付双倍工资。若未支付,职工可申请。
2、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3、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二、私企不签劳动合同怎么维权?
公司不签定劳动合同应该向公司反映情况,争取早日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不签也可以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维护自身的权益。
1、劳动合同签订后,单位不给劳动者是违法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2、《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举证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有哪些?
1、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
2、公司给劳动者的制度依据,最好是盖章或印刷整套、册的资料,比如员工手册、财务制度,员工名册等等;
3、公司正式员工或领导与员工交流的资料,比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的通知等等;
4、可以尝试与公司主管领导对话,然后录音,并将领导的名字一定要在录音材料里面体现,否则,法院很难确认录音材料的真实性;
5、可以通过人证,其他离开公司的员工的证言,证明你在公司上班。
6、其他能与公司有关的材料,均可作为证据使用。
综上所述,现在一些小的私企管理混乱,和新入职的员工不签署合同,只是口头表示支付工资报酬。这样对员工是不利的,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员工维权面临困难。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不签合同存在法律风险。这时员工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并且随时解除合同,举报到劳动局后,企业还可能被罚款。以上就是律图小编整理的内容。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全部归单位所有吗?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全部归单位所有吗?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并非是全部归单位所有。1、由单位享有著作权的情形:(1)法定由单位享有著作权的情形。《著作权法》......
·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认定受贿罪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违法,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以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认定受贿罪呢?如果涉嫌受......
·工伤认定时效的规定内容是怎么样的?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时,总是会有受伤的风险,员工在工作期间可能工作的性质,或者一些其他意外的原因从而使身体受到伤害的,被认定为工伤,并且单位......
·在房屋纠纷赔偿中房屋租赁纠纷的解决方式如下:
在房屋纠纷赔偿中房屋租赁纠纷的解决方式如下:(一)协商解决,房屋租赁当事人因租赁房屋发生纠纷的,应当协商解决;(二)协商不成的,应当按照房屋租......
·身份证丢了用挂失吗?
身份证丢了用挂失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有关规定,公民丢失居民身份证后应当向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丢失补领。根据《国家发展......
·隐瞒、谎报军情罪判刑标准是什么
隐瞒、谎报军情罪判刑标准是什么一、隐瞒、谎报军情罪判刑标准是什么根据刑法第422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
·打架拘留条件有什么规定?
打架斗殴行为出于一时冲动,不仅容易造成当事人自己和其他人员的人身伤害,更对社会产生了难以估计的不良影响。对于未造成严重人身伤亡、公共财产损坏......
·子女继承有没有先后顺序?
子女继承有没有先后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中,没有明确规定其继承的先后次序,父母,配偶,子女的继承顺序都是一样的,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分配比例也......
·监护人可以自己辞掉自己的监护职责吗?
监护人可以自己辞掉自己的监护职责吗?不能,一旦被确认为监护人后必须认真履行职责,除非被剥夺不能自己辞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