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是否可能实施新的犯罪?
嫌疑人是有可能事实新的犯罪的。
得出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结论:
一是程序上要统一释义。公安和检察机关对于相关办案程序规定的释义出现差异。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29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在根据第一款的规定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具有社会危险性说明理由。”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139条第(一)项规定“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即犯罪嫌疑人多次作案、连续作案、流窜作案,其主观恶性、犯罪习性表明其可能实施新的犯罪,以及有一定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已经开始策划、预备实施犯罪的……”很显然,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要求是说明理由,而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提供社会危险性的相应证据,两者对“可能实施新的犯罪”具体内涵的一致性未能体现。公安和检察机关对刑诉法第79条第1款的释义,并没有违背立法机关的宗旨,只是在具体落实上异曲同工。建议公安和检察机关统一建立逮捕必要性的证明、说理机制,统一规定侦查机关(部门)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并提供具有社会危险性的证据材料;检察机关认为侦查机关(部门)提供证据不足以证明社会危险性的,应要求侦查机关(部门)提供并说明理由。
二是侦查中要注意从主客观方面取证。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社会危险性情形的把握,侦查机关(部门)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取证,连同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证据材料一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主观上注意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犯罪性质、认罪态度、犯罪习性等情况提取证据;客观上注意从已经发生了危险,案发前后表现出某种迹象,如犯罪嫌疑人多次作案、连续作案、流窜作案、已经养成犯罪的习性、或者已经开始策划、预备实施某种犯罪等方面提取证据。
三是审查中要综合分析。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社会危险性情形的审查,不能简单按照常规审查,要综合案件事实、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证据等方面进行审查,同时要注意听取律师意见。
很多已经被监视和控制的犯罪嫌疑人在确定已经有了实施完毕的罪行之后,可能在其主观和客观的方面都有可能具备了实施新的犯罪的可能性,为了保护社会的公众可以避免被无辜的伤害就必须在其实施之前就直接制止,所以检察机构会对法院提出这方面的意见。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挪用公款罪定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的行为,也是需要达到了规定的立案标准之后,那么才能依法判刑的,而这里的立案标准,其实也可以说成是挪用公款罪定罪量......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到底有没有双倍工资?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到底有没有双倍工资?单位没有签劳动合同要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
·遗产超过20年一直没分配是否失效?
遗产超过20年一直没分配是否失效?不会失效,所谓的二十年是指继承纠纷起诉的时间,不是继承的限制时间。继承是没有期限的,只要确定继承资格,任何时间......
·遗赠抚养协议签订细则的内容有哪些?
遗赠抚养协议签订细则的内容有哪些??遗赠抚养协议签订细则的内容有哪些?甲方(遗赠人、被抚养人):性别:出生日期:住址:身份证号:乙......
·邮币卡非法集资判刑多久?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多发,给不少老百姓的财产造成了损失。非法集资的形式也很多,其中包括邮币卡交易平台。这些平台通过发售所谓的高价值的邮币卡,......
·行政强制执行二次催告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吗?
行政强制执行二次催告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吗一、行政强制执行二次催告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吗?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催告书应载明4项内容:①履......
·认定为贩毒未遂怎么认定
贩毒未遂怎么认定在司法实务中以毒品实际的具体交付行为来作为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志,既是基于对既遂形态的行为犯量的规定性,同时也是由主客观相统一......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划分标准是什么?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划分标准是什么?在我国工程质量涉及到安全问题和人身保障问题,因此是十分重要的,水利工程也不例外。但是有的时候由于疏忽或是其他......
·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利息怎么那么高?
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利息怎么那么高?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利率高与不高,要看跟谁比。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是给贫困人群的贷款。他们很难拿到商业贷款。虽然商......
·一、买卖不破租赁的事例应如何应对?
一、买卖不破租赁的事例应如何应对?买卖不破租赁的事例应列举相应的证据,诉诸法院来主张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适用,具体法条依据如下,1、《最高人......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法律责任
侵犯商标专用权,是对商标注册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行为,是对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商业信誉,经营效益造成巨大损害的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