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后发现五证不全可以退房吗?
五证不全当然可以退房,没有开发资质的开发商以及楼盘的五证手续不齐全,说明该开发商没有售房的行为能力,开发商与买受人所签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
但是,若想退房就应尽早行动,因为法律规定主体能力的缺陷是效力待定的,若开发商在一定期限内补办了相关证件,买受人与开发商之间的购房合同就会成为有效合同,而且自始有效。
二、开发商五证不全如何退房?
1、到当地住建局网站或者实地查询了解楼盘预售证办理情况。
2、确定未办理的情况下,到售楼处要求开发商公示五证。
3、开发商未能公示,可要求退还放款。建设部令第131号《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六条: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预售许可,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
4、开发商拒绝退还房款的情况下,可以法律途径维权。
开放商的五证即:
(1)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有土地使用证是单位和个人使用国有土地的法律凭证,受法律保护。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用地和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没有该证的用地单位属非法用地,其工程建筑也是违章建筑,不能领取房地产权属证件。
(3)建筑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筑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办理建筑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必须经过的程序
(4)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是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的法律凭证,也是房屋权属登记的主要依据之一。没有开工证的建设项目均属违章建筑,不受法律保护。建委负责开工审批等项工作。
(5)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商品房预售证的主管机关是城市综合开发管理室,证书由市开发办统一印制、办理登记审批和核发证书。
开发商预售商品房的,必须要先取得预售资格,这时候就要求五证齐全,包括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筑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以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若是之后发现五证不齐全,那么购房者是可以以此要求开发商退房,而双方之间的签订的预售合同其实也是属于无效的。不过也要提醒购房者,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想要退房,一定要赶紧行动,一旦开发商补齐了证件,之后就不能以这个理由要求退房。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营改增后股权转让交增值税吗,需要缴纳的税费有哪些?
营改增后股权转让交增值税吗,需要缴纳的税费有哪些?一、营改增后股权转让交增值税吗?政策法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
·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好多
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好多根据2007年4月1日起施行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确定。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财产案......
·五金交电经营范围有哪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楼房越来越多,需要买房装房的也越来越多,而在装修房屋时经常听到五金交电等名词,一位在购买建材产品时一定需要......
·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由谁负责?
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由谁负责?工程中期完工后,并且自检合格后,会请验收方进行验收,有些工程在验收合格后即可投入市场的使用,但是对于大部分工程来说......
·工伤认定的实体条件都有哪些
工伤认定的实体条件都有哪些工伤认定有工作时间要素、工作场所要素、工作原因要素、主观过错要素等。(1)工作时间要素: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单......
·遗弃罪为什么是继续犯?
遗弃婴儿,遗弃老人等行为,在刑法的规定当种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遗弃老弱病残的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构成遗弃罪。该罪的设立......
·遭遇非法逼迁时,被征收人如何实现权利救济?
一、遭遇非法逼迁时,被征收人如何实现权利救济? 1、及时报警。 对于一般的违法逼迁手段,及时拨打110报警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如果110出警不及......
·如果发生医疗过错怎么办
如果发生医疗过错怎么办医疗过错怎么办医疗一旦出现事故,医疗过错赔偿是根据相关法律进行赔偿的。如果医疗行为经过医学会鉴定,结论构成医疗事故......
·保证合同诉讼时效
保证是担保的一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第6条规定: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
·拐卖妇女儿童罪多少年不再追究?
拐卖妇女儿童罪多少年不再追究?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
·构成商标侵权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构成商标侵权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一、构成商标侵权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