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依据是:《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暂行规定》,为加强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适应国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本规定所称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依法将军用土地使用权转移的行为。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遵循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的有关法律法规,科学论证,精心组织,注重效益,不得损害军队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在保证部队战备、使用和长远建设需要及确保军事秘密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军事禁区、保密要求高的单位和军事禁区附近、自己有能力开发的土地和权属有争议的土地严禁转让。非开放地区(含已对外开放县、市辖区内尚未批准开放的沿海岛屿)的军用土地不准对外商和港澳台商转让。
二、主要内容
第六条 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范围包括:
(一)整宗空闲的土地;
(二)可以划出单独管理的营区边角土地;
(三)独立院落危旧房占用的土地;
(四)被列为城市规划改造范围内的土地;
(五)被列为开发区、经济特区的农场、马场和企业化工厂等用地;
(六)其他可用于开发的土地。
第七条 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
(一)招标;
(二)协议。
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应保证地价的公开、公正、公平,采取协议方式的转让费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价。
第八条 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类型:
(一)土地转让;
(二)利用土地与地方合作建房;
(三)转让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所有权;
(四)其他类型。
第九条 转让军用土地使用权,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
第十条 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按下列用途确定最高年限:
(一)居住用地不得高于70年;
(二)工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不得高于50年;
(三)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不得高于40年;
(四)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不得高于50年。
军用土地使用权转让对军用土地使用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涉及到军用土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应当坚持军用土地的保密性来进行考虑,涉及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前提是不构成军事基础设施安全危险。具体的转让程序和相关管理规定应当按照上述法规的规定来进行处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起诉离婚一审开庭调解不成怎么办
法官在对离婚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法律中的规定,先对案件进行调解,不然就有出现程序违法的情况。那要是起诉离婚一审开庭调解不成的话,......
·无证醉驾助力车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无证醉驾助力车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如果无证醉驾助力车怎么处罚无证驾驶应当视具体情节轻重,依据以下条款进行处罚:1、新交法里无证驾驶处罚:......
·涉嫌挪用公款罪该怎么判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受贿罪是一样的,这都是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也就是说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这些犯罪,但在其他方面挪用公款罪与贪......
·承租人可以放弃买卖不破租赁吗?
承租人可以放弃买卖不破租赁吗买卖不破租赁是对承租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如果是承租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自己愿意放弃权利也是可以的。但是出租人和买受人不......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定义是什么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定义是什么?1、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刑法》第九十六条规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2)使人......
·人身损害索赔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人身损害索赔的诉讼时效是多久?一、人身损害索赔的诉讼时效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分为两大类: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普通时效是由《中华人......
·哪些人有资格担任临时监护人
哪些人有资格担任临时监护人父母过世或缺乏监护能力时,由下列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
·一、劳动合同年终奖条款必须要约定吗?
一、劳动合同年终奖条款必须要约定吗?年终奖在劳动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属双方约定的或用人单位福利规定范围奖金是用人单位根据企业效益为嘉奖突出的......
·工程质量事故法律责任是什么?
工程质量事故法律责任是什么?建筑工程关乎的是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国家也从不同的方......
·一、第二次上诉离婚对财产怎么判?
一、第二次上诉离婚对财产怎么判?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一般是会判离婚的,财产的话就根据法律规定并结合双方情况进行判决。我国《民法典》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