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要不要停牌?有哪些法律规定?
1、股权质押如果是企业正常的融资手段,一般不会停牌。
2、股权质押后,面对股价下跌,大股东可以采取停牌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停牌是把双剑,虽然短期可以抑制股价下跌,但也使公司股票失去了流动性,不能频繁使用。
二、关于股权质押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司法》对股权质押缺乏规定。真正确立了中国的质押担保制度的是199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担保法》,其中包括关于股权质押的内容。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再次明确股权可以质押。
《担保法》第七十五条(二)项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可以质押。《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可以转让的股权可以出质。另外,1997年5月28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经其他各方投资者同意将其股权质押给债权人”予以特别确认。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以股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物权法》关于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质登记程序的规定与《担保法》不一致。因《物权法》颁布在后,股权质押的法律实践操作以《物权法》为准。
根据《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应经审批机关批准和登记机关变更登记。未经审批机关批准的股权变更无效。未经登记机关登记的则可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综上所述,股权质押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会对企业股票的发行有一定的影响,一旦股权质押超出了企业的能力那么就面临着股权的变更而使股票进行变动,导致企业的资金出现问题。股权质押要不要停牌就要看企业股权质押后的实际运作,股权质押面临着相应的法律问题,这就需要就相关问题咨询的专业律师,已给出专业的建议。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劳动合同要一式两份吗?
劳动合同要一式两份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该条文将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拿一份,......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量刑是一样的吗?
一、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量刑是一样的吗?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量刑不是一样的,不管犯罪既遂还是未遂,只要实施犯罪行为属实,就需要追究其刑事责......
·法人代表资格证明书怎么写?
法人代表资格证明书怎么写?在我国,法人代表代表的是一种信任,是在其内部担任了一定的职位,可信度较高的一种人。国家法律规定,法人代表不同于法定......
·家庭暴力需收集哪些证据??
根据法律与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一)当事人的陈述;(二)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三)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
·什么算是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
近年来,非法集资犯罪频发,很多人上当受骗。老百姓遭遇非法集资,为了追回损失,应该尽早的报案,请求公安机关介入。当然,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不是......
·员工入股协议书是什么?
员工入股协议书是什么?一、员工入股协议书编号甲方乙方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诚信、互助、互惠、自愿出资投资的原则签定本投资入股合同。双方......
·工作合同到期仍在上班有没有工资
工作合同到期仍在上班有没有工资劳动合同到期超过一年没有续签仍在上班,是可要求双倍工资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
·借钱写欠条还是借条好?
借钱写欠条还是借条好?借钱最好是打借条而不是欠条。借条和欠条均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凭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
·广丰区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哪些?
广丰区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哪些?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类似于政府政务公开互联网化等因素使得政府的服务越来越受到挑战。但是,现代社......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特征有哪些呢?
什么是侵犯商业秘密罪呢?在商业秘密罪具体有哪些法律上的特征呢?首先,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含义是指采用非法的手段来利用,未经他人允许利用他人的商业秘......
·行政复议期限新规定
行政复议期限新规定一、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规定: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