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分居多久为自动离婚?
一、民法典分居多久为自动离婚?
民法典分居100年也不会自动离婚,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分居2年是法定离婚的条件之一,我国没有自动离婚的规定。
夫妻提出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是“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这是指夫妻因分居而提出的法定的离婚理由,这条法定的离婚理由由两个必备要件组成,缺一不形成法定的离婚理由。
两个必须要件是:
1、因感情不和;
2、分居满两年的。
通常是夫妻分居两年,但并不仅此一个条件。只要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就应判决离婚。民法典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的情形为: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夫妻分居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夫妻俩分别在两个城市工作,没有同居的条件,这种夫妻分居的情形,不是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即是夫妻分居时间满两年也不符合“因感情不和分居”的法定提出离婚的理由。
第二种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如婚姻基础不牢固,婚后没有培养起夫妻感情而分居满两年的,符合“因感情不和分居”的法定离婚的理由。
二、分居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两年”时间的计算方式:
1、从提出离婚的夫妻二人共同认可的最后一次同居的第二天起计算,到提出离婚诉讼(向人民法院递交诉讼状)的当天止;
2、分居时间应连续计算。如果分居后又同居,应从同居后又分居的时间重新计算,前面的分居时间终止,也就是说,分居的时间应当连续计算,不应把前后几次分居的时间累计计算。
三、夫妻分居证明
(1)证明夫妻关系已实际消亡的证据,如夫妻分居或分室居住已达二年,一方外出多年无音信或宣告失踪、死亡,一方不履行抚育、赡养义务,虐待、遗弃等等。
(2)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有财产的数额、范围的证据。如:工资、奖金、生产经营、股票及其他投资等收入情况,并出具清单,清单中应注明存放的地点及方式等。
(3)财产分割的理由,如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及作出的牺牲等。
(4)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如双方实际承担能力等。
(5)要求婚姻损害赔偿的证据等等。
在我国分居超过两年就可以满足提出起诉离婚的条件了,但若是仅有分居事实的存在,但是没有任何一方提出离婚的请求,此时并不会发生自动离婚的司法效果。并且若是夫妻一方想以分居为由起诉离婚,此时也必须要拿出确实分居了的证据。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辱骂医务人员怎么处理
公然侮辱他人,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之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
·公积金贷款办不下来怎么办
公积金贷款办不下来,建议申请商业贷款。申请房贷时,购房者应该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收入证明和银行流水、购房合同......
·一、司机醉驾吹气79驾照降级吗?
一、司机醉驾吹气79驾照降级吗?如果驾驶的是c1驾驶证的司机吹气达到79的话是不会降级而是直接根据醉驾的处罚款2000元,吊销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并处拘......
·车祸保险误工费怎么赔偿?
车祸保险误工费怎么赔偿?误工费属于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的范围之内,但保险公司承担误工费,受害方必须要有证据证明。保险公司就应该在交强险中11万限......
·一、自书遗嘱的有时效吗?
一、自书遗嘱的有时效吗?是没有期限的,自书遗嘱需要立遗嘱人自己亲自写,别人代写的话需要公证人。只要立遗嘱人死亡,即刻发生效力,不存在期限问题。......
·手指神经断裂工伤几级
手指神经断裂是十级工伤。工伤鉴定主要看伤者是否存在伤残、功能障碍和对医疗与日常生活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
·最新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
年最新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土地共有四类: 一类区片范围:Ⅰ,龙泉街道办事处县城:东至方屯村前;南......
·取保候审保证金可以退还吗?
1、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盗窃罪入罪的四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一、盗窃罪入罪的四个条件分别是什么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
·个体工商户偷税漏税立案标准是多少?
个体工商户偷税漏税立案标准是多少?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