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国内第一次开庭到宣判要多长时间
一、刑事案件国内第一次开庭到宣判要多长时间?
一审法院的正常审理期限(一般为2个月,至迟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例外)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常见的审限应当在三至六个月。
二、刑事案件中不计入办案期限的有哪些期间?
1、刑事案件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
2、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的时间;
3、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4、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检察院查阅案卷超过七日后的时间;
5、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6、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
7、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
8、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
9、中止诉讼(审理)或执行至恢复诉讼(审理)或执行的期间;
10、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提供执行担保后,执行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间;
11、上级人民法院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间;
12、执行中拍卖、变卖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期间。
实际上,开庭以后的审理工作如果都已经结束了的话,那距离宣判的时间也不会太久的,但是大家要明确,审理工作的结束不意味着受害者和犯罪嫌疑人就可以当庭指导法院的最终审理结果了,对于择期宣判的具体日期,目前在法律上也是空白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隐名股东竞业禁止的标准有哪些?
隐名股东竞业禁止的标准有哪些?根据不同的标准,竞业禁止可分为以下几个标准:1、竞业禁止可分为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法定竞业禁止由法律明文......
·抢夺罪犯罪预备构成犯罪吗
一、抢夺罪犯罪预备构成犯罪吗需要,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
·公安机关办案流程是怎样的
公安机关办案流程是怎样的公安机关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担负着侦查刑事案件和人民安全的义务,它是国家依法建立的,所以公安机关自然是依......
·交通事故本车人员受伤赔偿协议书应该怎么写
交通事故本车人员受伤赔偿协议书应该怎么写甲方(受害人或者其亲属):乙方(驾驶人或者其亲属):年月日时分许,乙方驾驶车牌号为的车行驶至......
·老人需要立遗嘱怎么立?
老人需要立遗嘱怎么立?老年人通过立遗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子女对自己尽赡养义务的大小以及子女的具体情况合法合理的处分自己的合法财产。老年人......
·公司交五险一金怎么交?
用人单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是法定义务,是国家规定的法定福利。因此每个用人单位都需要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等方面的事情。那么如何办理五险一金就成为......
·指定监护权的程序是怎么样进行的?
指定监护权的程序是怎么样进行的?指定监护权的程序如下所述:(其中涉及到法律方面的规定,由于《民法典》在2021年1月1日实施,届时民法通则将会失效)第......
·商业车险如何计算赔偿价格?
商业车险如何计算赔偿价格?一、商业第三者险这种赔偿情况往往发生在自己驾驶时不小心把别人撞了,而这种保险的赔偿范围与交强险类似,必须在交强......
·成都劳动仲裁案例程序是怎么样的?
成都劳动仲裁案例程序是怎么样的?(一)、案件受理当事人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辖属的申请仲裁,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
·非法集资罪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非法集资罪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人民检察院批捕时的听证是怎样的
一、人民检察院批捕时的听证是怎样的(1)根据执法调查人员处罚建议,确定属于适用听证程序范围;(2)向当事人发出《听证告知书》,征询是否要求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