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伤残鉴定去哪里
一、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伤残鉴定去哪里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
第二十八条 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
(二)委托鉴定的材料;
(三)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四)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五)明确的鉴定结论;
(六)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七)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
二、申请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以什么为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规定,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应当由具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交通事故造成伤残的,其评定的国家标准是2002年3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gb18667—2002》。(以下简称《交通伤残国标》)根据《交通伤残国标》规定“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治疗终结为准”。
一般来讲,提前评定可能导致伤残等级增高,损害赔偿义务人的利益;延后会使伤残等级偏低,损害伤者利益。所以,应当在治疗终结后及时评定。
通过相关法律的介绍,此时您应该知道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伤残鉴定应该去哪里进行了吧,通常情况下可以有当事人协商确定。不过要是此时无法协商一致的话,那么法院是可以来指定的。最好是双方能够协商确定一个鉴定机构,避免日后出现一方不认可鉴定结论的情况。当然,要是对当事人就专业机构作出的鉴定不服的话,也是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进行再次鉴定的。而这也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救济,毕竟出来了鉴定结果之后,之后的处理就会依据此结果进行。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工程质量管理的定义是怎样的
工程质量管理的定义是怎样的生活当中的任何事物都必须有管理,才能够最后呈现出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不管是公司的规章制度,还是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
·高空坠物伤人索赔额怎么承担?
高空坠物伤人索赔额怎么承担?高空抛物如果能找到具体的侵权人,那么侵权人将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补偿,如果不能确定具体的侵权人,为了保护受害人,......
·随着国家的发展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口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法律。越来越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您都知道在交通中发生了事故。正常情况下是有误......
·刑诉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包括哪些内容?
刑事诉讼法的存在是为了使每一位犯罪人员都得到应有的处罚,同时也不冤枉一个好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提......
·合同诉讼的证据都有哪些
合同诉讼的证据都有哪些要是在合同方面产生了纠纷的话,可以采取诉讼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一方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此时需要同时提供相应的证据,否......
·提单背书转让是什么?
提单背书转让是什么意思?一、提单背书海运提单作为物权凭证,在外贸各单据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提单的种类及背书事宜也就尤需理解了。出口业......
·公司不给赔偿金怎么办?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公司需要提前解除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那么此时公司需要按照法律当中的规定,对员工作出赔偿才行。一般这个赔偿金都是根据员工在该......
·变更法人和股东后地税怎么办理
变更法人和股东后地税怎么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
·医疗事故和解的方式有哪些?
一,医疗事故和解的方式有哪些?1、医患双方自行调解;双方对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达成一致协商意见的,可签定书面的调解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
·工伤认定仲裁时效是多久
工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需要通过工伤仲裁来解决。因为很少有用人单位会积极的对受伤员工的工伤问题进行赔偿,所以对员工来说,在做完工伤认定以后,......
·一、什么是未提供劳动条件?
一、什么是未提供劳动条件?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都属于劳动条件。劳动条件的概念在法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