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第二次期限是怎么要求的
一、离婚诉讼第二次期限是怎么要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由此可见,第二次起诉离婚时间应该自判决不准离婚或调解和好后过六个月才能第二次起诉。如果第二次起诉离婚,六个月的时间是从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判决书中法院盖章的时间开始计算,还是从当事人收到法院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判决书时开始计算?第二次起诉离婚六个月的时间既不是从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判决书中法院盖章的时间开始计算,也不是从当事人收到法院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判决书时开始计算,而是从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判决书生效后次日开始计算。为此,第二次起诉离婚的时间,是从当事人收到法院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判决书后过15日,在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的情况下,判决书生效,然后再过六个月。一般情况下,在法院第二次起诉离婚,确切的第二次起诉离婚时间以法院电脑系统记录的生效时间再过六个月计算。
二、第二次起诉离婚就能离吗
很多离婚当事人问我一个同样的法律问题:我第一次起诉离婚,被告不同意离婚,人民法院也判决不准离婚,那么我半年后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是不是就必然判决离婚了?正确答案:未必。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依然会根据案件证据、庭审情况、《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来审查原、被告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只有原、被告夫妻感情完全破裂,法院才会判决离婚,与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起诉离婚没有多大关系。那么离婚当事人就会问:离婚怎么这么难?我的婚姻难道永远离不了了吗?世界上没有离不了的婚姻,只要想离婚,离婚仅是迟早的问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要急着半年后就马上提起第二次离婚,第二次起诉前还应当继续准备离婚的证据,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且不可大意。综合上文的内容,您应该也能了解到,要是当事人再次起诉离婚的话,则在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情况下,则至少要等6个月才行。当然如果此时是对方提起的离婚诉讼,则就没有这个时间的限制。对于离婚诉讼第二次期限要求的内容,本站我们就为您介绍到此,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一、继子女是否可以继承遗产?
一、继子女是否可以继承遗产?继子女如与继父母之间存在抚养关系,则有权继承继父母遗产。《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离婚一方有过失小孩的抚养权怎么判
离婚一方有过失小孩的抚养权怎么判小孩归哪一方抚养不会依据过错是否而定的,小孩年龄较小时会优先或说偏重于判给女方。同时,为了小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人员失踪财产分割怎么分?
一、人员失踪财产分割怎么分?1,人口失踪满两年可以向其住所地法院申请宣告失踪;失踪满四年可以向其住所地法院申请宣告死亡。2,宣告为失踪人,由......
·如何选择私募基金?
如何选择私募基金?需要注意些什么一、如何选择私募基金?选择私募基金这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审视自身需求,还需要重新审视私募基金,关注私募发展,......
·强制猥亵3次怎么判罚?
强制猥亵3次怎么判罚?强制猥亵妇女被刑事拘留,表明涉嫌强制猥亵罪。有三次案底,可能不会轻判,具体要看是否构成累犯,以及犯罪情节等。《刑法》(201......
·怎么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因为刑事犯罪责任年龄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要件之一,所以确定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是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从中国的刑法规定来看,将刑事责......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有先后顺序?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有先后顺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是有先后顺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轻伤二级赔偿多少钱法院一般会怎么判?
轻伤二级赔偿多少钱法院一般会怎么判?一、轻伤二级赔偿多少钱法院一般会怎么判?轻伤二级赔偿多少钱法院一般会判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其中的费用......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包括什么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包括什么1、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遵循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信守企业间有关知识产......
·哪些人不可以成为监护人
提到监护人,可能您都有所了解,这一般是针对未成年和精神病人而设立的,主要目的是监督行为,避免对他人造成侵权,同时也需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
·口头遗嘱是否有法律效力
口头遗嘱是否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明确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