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虚假出资
一、虚假出资的概念
所谓虚假出资,是指股东表面上出资而实际未出资,其本质特征之一是股东设立公司时为了应付验资,未实际出资也未能证明验资后将款项转入公司账户,公司未实际使用出资款项进行经营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股东未支付相应对价而取得公司股权。出资是股东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以及公司设立协议向公司交付财产的行为,是股东最重要、最基本的义务,也是形成公司财产的基础。股东应按照《公司法》规定和公司章程约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向公司履行出资义务,缴纳出资,否则构成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二、有以下表现形式的,认定为虚假出资
1、以无实际现金或高于实际现金的虚假的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2、以虚假的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3、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但未办理财产转移手续;4、股东设立公司时,为了应付验资,将款项短期转入公司账户后又立即转出,公司未实际使用该项款项进行经营;5、未对投入的净资产进行审计,仅以投资者提供的少记负债高估资产的会计报表验资。您单位可以在拿出股东出资虚假的初步证据后,以股东为被告,要求股东对虚假出资进行举证,对欠您单位的债务承担举证责任。
三、虚假出资的审查
审查认定股东虚假出资必然涉及一个重要问题是举证责任的分配,债权人主张公司股东出资不到位,当然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但由于出资的主要证据材料应当保存在公司或出资人手中,债权人取证在事实上存在困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的规定,对于股东出资是否到位,原则上应当由债务人(包括公司和股东)负举证责任。因此对债权人的举证责任要求不宜严苛,只要能举出使人对股东出资虚假产生合理怀疑的表面证据或者证据线索,法院应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不存在虚假出资。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关于“如何认定虚假出资”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现在实行认缴注册资本制,但股东的资本需在约定期限补齐,不得虚假出资,否则会承担法律责任,债权人主张公司股东出资不到位,也当然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公司设立无效的后果是什么?
公司设立无效的后果是什么?公司设立无效的后果是公司失去法人资格或被撤销。在这里,必须将公司设立无效制度与公司法人资格制度区别开来。公司法人资格......
·车险索赔的方法有哪些?
车险索赔的方法有哪些?据介绍,撞车事故后,索赔的一般程序为:出险、报案、理赔、定损、修理、提交单证(修理发票单据和事故证明)、赔付。撞车事故......
·床上用品购销合同范本
床上用品购销合同范本床上用品购销合同购货单位: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供货单位: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甲方根据需要,向乙方购进床上用品一......
·土地使用权的含义是什么
土地使用权的含义是什么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集体和公民个人,以及三资企业,凡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
·法院判决撤销行政行为后应该怎么办
法院判决撤销行政行为后应该怎么办法院如果判决撤销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就必须对同一事件重新作出新的行政行为,而且还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
·解除托收协议怎么写?
解除托收协议怎么写?一、托收协议概念按照《托收统一规则》(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第2条的规定,托收协议是指银行和社保间签订的一种协议,所谓托......
·要怎样认定爆炸罪 认定爆炸罪要注意哪些事项
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死杀伤不特定多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犯罪威胁着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有哪些?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有哪些?一、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质量标准......
·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包含哪些
知识产权的4个基本特征如下:(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所有权。(2)知识产权是一种以独占实施权为核心的专有性权利。(......
·开除和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
开除和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开除是指用人单位对具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而又屡教不改的职工,依法强......
·债务纠纷可否由借款签订地法院管辖
债务纠纷可否由借款签订地法院管辖?债务纠纷不能由借款签订地法院管辖,应该由债务人所在地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一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