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共有房屋买卖纠 纷
纷
1、买受人先要查看出卖人的房屋产权证是否为共有产权证。如果出卖人尚未办理房屋产权证,应当查看出卖人与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记载的买受人是一人还是两人以上。如果是两人以上,则将来肯定要办理共有房屋产权证。购买共有房屋应当要求全部共有权人到场签署房屋买卖合同。如果部分共有人在房产交易过程中不能到场履行各项义务,需要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当办理公证委托书,委托书的原件要放在买受人处保存。以避免日后部分房屋共有人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2、委托人为外国人的,还要提供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及我国在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委托书。3、有的房屋产权证虽然登记在一人名下,但实际上是夫妻共同财产或家庭共同财产。这种情况买受人很难判断是否实为共有房屋。这就要求出卖人承诺,因房屋共有权纠纷造成的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出卖人的相应责任;还要明确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比如,因房屋涨价的损失、诉讼费的损失、委托律师代理诉讼代理费的损失、买受人支付中介费的损失等等。如不这样约定,一旦房屋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买受人很难提供损失的依据,因而其损失也就难以得到法院的保护。一些购房者在签订共有房屋买卖合同时处理得过于简单,即便是签字这样的细节也足以造成二手房买卖合同无效,也可能造成合同履行障碍,给二手房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带来后患。建议购房者咨询一下律师,怎么查证所购房屋是否为共有房屋,如果是的话,该怎么购买,降低风险。
二、共有房屋买卖纠纷怎样避免
在审查房屋所有权证书时,应当关注拟交易的房地产是否具有共有权人。应当查明房屋是否具有共有权人。二手房属于两个以上(含两个)主体共有的,应当审查(提交)共有权人同意转让的书面证明。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实行夫妻共同财产制为主,约定个别财产制为补充的婚姻财产制度。尽管房地产登记簿记载或者房屋所有权证记载的所有权认为一人,也应征求其配偶的书面意见或者由出卖人提交个别财产协议。希望可以帮到您。房地产市场近十多年的兴旺,除了新楼盘销售的火爆情形,各个城市的二手房交易也是房市中的重要标杆。在共有二手房交易中,由于其产权的特殊性,很容易发生纠纷。为了避免发生纠纷,建议购房者在购买共有二手房前,先问问专业的房产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一、非农户口如何继承农村宅基地?
一、非农户口如何继承农村宅基地?农村的宅基地是不能继承的,宅基地不是遗产。《土地管理法》第九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
·诽谤罪的构成要要件是什么
诽谤罪的构成要要件是什么(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
·死缓减刑多久可以假释
我国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犯罪,打击犯罪。在这其中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犯罪分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在之后不会再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
·在我国哪些行政处罚可以要求听证?
在我国哪些行政处罚可以要求听证?听证申请人必须是公安机关拟对其作出下列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1、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的;对违反......
·什么叫鉴定结论
什么叫鉴定结论一、什么叫鉴定结论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鉴定结论是证据的一种。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
·一、离婚案牵涉财产起诉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离婚案牵涉财产起诉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
·刑诉法拘留审批有什么规定?
很多犯罪之人之所以选择逃跑而不去主动接受处罚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可能是剥夺自己有的拘留制裁,但是事实上对于拘留的这种刑罚并不是简单地有......
·土地转让协议书范本格式?
土地转让协议书范本格式?一、土地转让协议书范本格式个人土地转让协议书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___甲乙双方依据《中华......
·公司法增资优先认购权的规定是什么?
公司法增资优先认购权的规定是什么?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去增加本公司的注册资金的这种行为多半都是企业为了能够扩大经营,或者是有些企业在为上......
·网上能投诉欠钱故意不还吗
网上能投诉欠钱故意不还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投诉欠钱故意不还网络平台,最好的维权办法是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对方承担相应的给付责任。起诉时需......
·徇私舞弊抵扣税款罪最新立案标准是什么?
徇私舞弊抵扣税款罪最新立案标准是什么?徇私舞弊抵扣税款罪最新立案标准是根据《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二、(十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