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入室抢劫的量刑标准
一、最新入室抢劫的量刑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也就是说,入室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入室抢劫能不能判缓刑
要具体分析案件情况以及被告人的自身情况,是否为未成年人,有没有前科,是否为累犯等。抢劫罪是行为犯,定罪不看数额的,入室抢劫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六个法定加重情节之一,直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故不适用缓刑缓刑适用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
三、入户抢劫未遂如何量刑
入户抢劫的这是指行为人用各种非法手段进入公民家中实施抢劫的行为。入户抢劫是近年来抢劫罪中的常见多发情形。这里所说“户”,应理解为居民住宅,并不包括其他场所,如单位的办公楼、学校、公共娱乐场所等,否则,有悖立法原意。对“入户”不能仅理解为进入住宅房间或者室内。对于抢劫独门独院居民住宅的,只要行为人进入了住宅院内,也应视为“入户抢劫”。人户抢劫的犯罪分子的入户行为,在实践中往往是到居民住宅破门撬锁,危害非常严重,这种入户行为本身就已构成本法第24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住宅罪,只是由于抢劫罪的入户行为是其抢劫行为的手段行为的一部分,根据刑法处理牵连犯的一般原则,只以抢劫罪一罪从重处罚,不必再以抢劫罪和非法侵入住宅罪实行并罚。依照《刑法》,入室抢劫,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行为人入室抢劫,但因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中断,是犯罪未遂,又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情节轻微,依法可以减轻处罚。行为人,犯抢劫罪,处有期徒刑3年。上文就是对入室抢劫的量刑标准的讲解。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入室抢劫行为属于抢劫罪中比较严重的行为,此时的起刑点为10年有期徒刑,并且有可能判处行为人死刑。而在入室抢劫的情况下一般是不能对行为人使用缓刑的,因为此时的犯罪是比较严重的,不符合缓刑的条件规定。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私自罚款属于什么行为,合法吗
私自罚款属于什么行为,合法吗私自罚款属于非法侵占行为,触犯了侵占罪,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一、醉驾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如何处置?
一、醉驾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如何处置?1、发生交通事故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2、写出肇事详细经过的书面材料。3、造成财产损失的由公安......
·对遗失物的占有不还有什么后果
对遗失物的占有不还有什么后果在平时生活中总有人会捡到他人的贵重物品,而此时有些心理就会对遗失物进行占有并且拒绝归还给失主,这种行为是违反相关......
·无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赔偿吗
在进入一家公司上班后一般都会签订一份劳动合同,而这份领导和的解除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员工自己解除,还有一种就是公司主动解除。公司解除劳动合......
·犯罪构成的共同件包括有哪些?
犯罪构成的共同件包括有哪些?(一)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
·民事纠纷一般开庭需要几次?
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也就是对于同一案件,通常经由一审和二审就终局了。一般情况下,一个案件单独一审只开一次庭即可定案。开庭审理的时间长短或......
·企业清理债权债务规避风险有哪些
企业清理债权债务规避风险有哪些方法?第一、债权债务问题对于债权回收难度大、周期长、坏帐率高的问题,很多企业都费尽心思采取各种办法来处理,但是......
·贵州省故意毁坏财物罪会如何处罚?
贵州省故意毁坏财物罪会如何处罚?《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
·检察院国家赔偿程序是怎样的?
一、检察院国家赔偿程序是怎样的?检察院国家赔偿的程序具体如下:1、提出赔偿申请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
·医疗死亡事故处理流程
1、报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
·一方在国外不愿回来,一方在国内,如何离婚?
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通过诉讼途径来解除婚姻关系。 一、女方也同意离婚 在上述案件中,如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