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孕期间合同到期能辞退员工吗?
权衡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程度也能通过劳动关系制度直接体现出来的,但现在个别地区就是还存在着对侵犯怀孕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这种行为违法不纠的这种漏洞,令人诧异的是有些女职工自己都不知道在怀孕期间合同到期能辞退员工吗?我们在这里就可以肯定的告诉您,怀孕期间并没有犯什么重大过错,是不能辞退的。
一、在怀孕期间合同到期能辞退员工吗?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由此,按《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生育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可见,国家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职工的法律保护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怀孕女职工一旦遭到违法解雇,一直到哺乳期结束将难以找到工作,生活来源难以保障,因此国家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一旦非法辞退怀孕职工,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二、女职工合同到期怀孕被辞退应得到的赔偿
国家对孕期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做出了明确的保护,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做出非法辞退,孕期职工有权申请以下赔偿:
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可以要求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超过半年不足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半年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以劳动者本人实际工资计算.解除劳动合同单位需要提前30日通知,如果没有提前通知的,需要另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这也就是说,怀孕这并不是能够成为该职工无视规章制度的保护伞的,怀孕女职工有无故迟到早退等这些现象的话就可以被辞退,但公司单纯的就是因为女职工怀孕了所以在合同到期后才辞退了的话,这种做法是违法的,会产生大量的赔偿金。因此,怀孕期间合同到期能辞退员工吗这个问题也要看实际情况了。本站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一、违反买卖不破租赁处罚是什么?
一、违反买卖不破租赁处罚是什么?主要处罚是赔偿承租人的损失,并且原合同应当继续生效。买卖不破租赁,即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即使所有权人将租赁物让......
·婚前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的分割如何处理?
婚前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的分割如何处理?一、婚前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的分割如何处理?婚前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的分割应当按照夫妻共同财产来平均的进......
·收条涂改为借条有效吗?
收条涂改为借条有效吗?一、收条涂改有法律效力吗?借条被改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是否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对方找人模仿您的笔迹,增加了利息内容。对于......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为了保障我国的商家的利益,所有商品或品牌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商标,商标是一项专利权属,标志着商家对该项产品的生产所有权。商标使用权也可以出借或出......
·欠钱不还夫妻转移财产怎么办?
欠钱不还夫妻转移财产怎么办?一、欠钱不还夫妻转移财产怎么办?欠钱不还夫妻转移财产的是恶意不还款故此可以向法院起诉,并强制要求对方偿还债务。......
·招聘简章能作为法律依据吗?
招聘简章能作为法律依据吗?一、招聘简章能作为法律依据吗?招聘简章能作为法律依据,招聘简章是为了吸引劳动者到单位应聘,简章上一般有公司盖章的......
·一、结婚前准备的规定是什么?
一、结婚前准备的规定是什么?结婚前准备的规定是要准备的一些材料,比如说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然后携带这些材料到当地的民政部门去办理手续的登......
·创业企业融资方式有哪些
创业企业融资方式有哪些类型?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创业,如果成立企业的话,在刚开始运营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是比较大的。靠几个人出资肯定不能满......
·劳动合同纠纷解决途径有几种第一
劳动合同纠纷解决途径有几种第一,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尤其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方案。这是最为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