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止探视权的规定是什么?
中止探视权的规定主要是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是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当父母的探视行为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时,经人民法院判决,探视权才能中止。如果父或母的行为造成的是其他损害,没有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就不能判决中止探视权。
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既是人民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也限制了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保证了探视权人的探视权不被任意剥夺。民法典把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作为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体现了民法典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立法倾向。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包括子女的身体、精神、道德和感情的健康。人民法院应严格按照这一法定理由作出判决,不得任意中止探视权人的探视权。一方不负担子女抚养费或是不按期给付抚养费的情况,并不是中止其探视权的条件,不能作为中止探视权的法律依据。如行使探视权的父母一方患有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有酗酒、吸毒、赌博、品行不端等行为,或者对子女有暴力倾向、骚扰子女的行为、绑架子女的企图等等,可认定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就应该中止探视。所以,民法典规定中止探视权的主体只能是人民法院,其他任何个人、组织或机关不得中止探视权人的探视权。人民法院中止探视权必须通过审理,以判决的形式作出。把中止探视权的主体限制在法院,就可以避免直接抚养人以及其他个人、组织和行政机关干涉探视权人的探视行为。
法院在作出判决时,必须通过审理查明事实,确定探视权人的探视行为是否符合法定理由。探视权人可以在审理中为自己辩解,维护自己的探视权。如果中止探视权的判决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的强制力,探视权人必须遵守。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也可以基于有效的判决要求强制执行探视权人在法院判决的时间内不得对子女进行探视行为。法院判决可以中止其探望权。此外, 中止探视权只是探视权行使的障碍,并非剥夺,当以上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消除后,探视权人原享有的探视权可以恢复,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视权的行使。探视权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探视权人按照协议或者法院判决实施探视时,还应该考虑子女的意旨。如果子女不同意在约定或者法院判决的探视时间接受非抚养一方的探视,探视权人不得强行探视。
综上所述,父母对孩子在血缘上的联系也决定了即使在离婚之后也应该让其保持必要的联系,尤其是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不能取代而不能因为离婚就直接剥夺了其见面的权利,但是探视的权利如果发生了伤害孩子的行为就只能由法院来中止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代位继承有哪些法律特征?
代位继承有哪些法律特征??一、代位继承权指什么?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是指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的子......
·怎么申请无效婚姻 哪些机关有权宣告婚姻无效
根据我国《婚姻法》中的规定,要是男女在申请登记结婚的时候,其中一方或者双方都不完全满足规定的结婚条件,如年满没有达到规定等等,那此时即使爱去......
·交通三级伤残保险可赔多少?
交通三级伤残保险可赔多少?一、交通三级伤残保险可赔多少?交通事故三级伤残的赔偿金额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在十万元左右。具体赔偿项目有:......
·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是怎样的
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是怎样的一、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是怎样的在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情况下,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则可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现场证人不作证犯法吗?
现场证人不作证犯法吗?不会。《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
·刑法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的区别是怎样的
刑法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的区别是怎样的(一)在犯罪构成上,绑架罪的构成不仅要求有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而且要求有勒索财物或满足行为人不法要求的......
·对于男方出轨离婚怎么赔偿?
对于男方出轨离婚怎么赔偿?一、对于男方出轨离婚怎么赔偿?离婚的赔偿都会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处理,具体的数额要根据双方经济状况、当地生活水平等......
·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在为人们提供证明文件时,如果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可能会涉及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当事人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许多人......
·取保中检察院退侦还会传讯吗
取保中检察院退侦还会传讯吗?检察院退侦还是有可能会传讯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
·一、离婚被告拒不分割财产怎么办?
一、离婚被告拒不分割财产怎么办?申请强制执行,分割财产。民事责任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一方故意将夫妻共同财产隐匿、转移拒不交出,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