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赔偿工资怎样算误工费?
交通事故误工的计算公式是误工收入乘误工时间。交通事故误工费计算标准,具体如下所述:
1、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1)受害人要证明其有固定收入必须有合法的证明,如须有劳动合同、领取工资的工卡或工资条、银行对帐单等证据相互印证。
(2)该固定收入必须是受害人实际减少的收入,如果受害人受到损害后,其供职单位没有扣发或者没有全部扣发其收入,其误工费应不赔或者少赔。对于是否存此种情况,可申请法院向受害人供职单位进行调查。如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单位对因病请假的职员或员工并不停发工资,而是根据各地的规定相应扣减部分工资。
2、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3、受害人无固定收入,也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冶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4、受害人无固定收入,既不能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也不能证明其所从事的行业的,可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固定收人误工时间一般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但受害人因伤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故误工时间的计算分两种:
1、受害人因伤住院或在家休养但未定残的,误工时间根据病历本或住院小结中医嘱的休养时间为准,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计至休养终结之日。
2、受害人因伤住院并定残的,误工时间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计至定残日前一天。
二、交通事故必须报警的情形
(一)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二)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三)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
(四)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动移动车辆的;
(六)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除此之外,在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无论双方对事故的事实及成因是否有争议都必须报警;在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如果双方事故的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仍然应该报警。
受害人因为交通事故影响工作的,如果交通事故不是工伤,那在住院治疗期间工资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由此造成的损失,都应该在确定了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的基础上,各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承担起自己的赔偿责任即可。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冻结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如何确定协助义务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对于非上......
·一,所属劳务派遣公司设立条件有哪些?
一,所属劳务派遣公司设立条件有哪些《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贰佰万元。公司法规......
·死后前妻孩子继承财产吗?
死后前妻孩子继承财产吗?夫妻共同财产,各占一半。前妻的孩子仍然享有继承财产的权利。与现在的孩子有同等的继承权,虽然不是他来抚养。遗嘱可以解决这......
·怀孕女职工被逼辞职如何处理
怀孕女职工被逼辞职如何处理1、怀孕女职工主要主动辞职还是公司主动辞退不是一回事,两者的相应处理也不同。2、单位如果想与怀孕女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也......
·没有起诉能自动离婚需要怎样办理
一、没有起诉能自动离婚需要怎样办理第一,如果夫妻双方没有争议,签署离婚协议之后直接去民政局领取离婚证。第二,如果双方有争议,就需要通过......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量多少可判刑
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量多少可判刑根据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单位不发工资条的行为违法吗
单位不发工资条的行为违法吗一、单位不发工资条的行为违法吗根据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
·欠款条范本怎么写?
欠款条范本怎么写?在生活中您对资金的运用是比较多的,有时候会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借款,那么肯定就会涉及到写欠款条,对于欠款条......
·关于合同到期终止书是指什么
关于合同到期终止书是指什么合同到期终止书是指你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终止了,只要单位不想再与你续签合同,你可以随时走人,并不需要履行辞职的手续......
·一、遗产继承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
一、遗产继承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1)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