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货款可以报案吗?
拖欠货款拒绝归还属于普通的民事纠纷,对于民事纠纷的争议管辖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公安机关是无权管辖的。
二、拖欠货款该如何办?
当事人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请求法院判令对方承担相应的给付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三、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3、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 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4、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5、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在预交期内向本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本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6、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拖欠货款可以报案吗?拖欠拖欠货款是不可以报案的,报案也解决不了问题,公安机关是无权管辖的,不再公安机关的受案范围之内,所以是不会受理的。面对这种情形,您首先可以选择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话,就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只有通过法院才能把贷款追回来。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债的代位权案例裁判规则内容是什么?
债的代位权案例裁判规则内容是什么?一、代位权的定义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全制度的一种。所谓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
·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有哪些
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有哪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管理不到位、使用不合格材料及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等,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很多。如......
·2023酒驾拘留多少天,酒驾对量刑有何影响
一般说酒驾其实都是指饮酒后驾驶,这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情况不太一样,后者明显是要严重的多,自然在处罚上面也就比较重。而现实中,有人问到我们酒......
·一、职工经济补偿金三倍的条件是什么?
一、职工经济补偿金三倍的条件是什么?职工经济补偿金三倍的条件是:对于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
·遗产继承财产分割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遗产继承财产分割问题的依据是什么?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
·民事诉讼法诉讼费用包含哪些
民事诉讼法诉讼费用包含哪些一、民事诉讼法诉讼费用诉讼费包括两个方面:(一)案件受理费就是人民法院决定受理当事人提出的诉讼后,依法向当事人收......
·卖假药抓进去多久判刑?
一、卖假药抓进去多久判刑?卖假药是违法行为,是否判刑视案情而定,可以取保候审。从刑事拘留到最后的判刑,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六个月左右,但因为......
·刑事逮捕37天放人概率有多大?
一、刑事逮捕37天放人概率有多大?如果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到37天检察院没有批准逮捕,应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取保候审放人。如果到了37天不能办理取......
·酒驾多少毫升超标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为......
·根据民法总则家暴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民法总则》将废止。一、根据民法总则家暴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