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子卖了拆迁补偿款纠纷怎么处理
1、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有效的情形
(1)出卖人和买受人均是同一村的村民。如果出卖人和买受人均是同一个村的村民,那么该合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买卖合同当然有效。
(2)买受人在买卖房屋时与出卖人不是同一个村的村民,但是,之后将户口迁入到该村。那么,由于买受人具备了同一个村村民的资格,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买卖合同有效。
(3)房屋买卖合同经过多次流转,最后流转到同一个村村民手里,那么该房屋买卖合同也有效。
(4)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买受人在购买房屋时是村民,后又转为居民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2、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情形
(1)农村村民将农村房屋卖给城镇居民。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买受人无论是将农村房屋出卖给本市的居民还是外省市的居民,合同都是无效的。
(2)农村村民将农村房屋出卖给其他村的村民。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购买人无论是本市的村民还是外省市的村民,都是无效的。
二、农村房子卖了拆迁补偿款纠纷怎么处理
对于农村房子卖了拆迁补偿款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为平衡双方的利益在合同无效后果的处理上,要全面考虑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尤其是出卖人因土地增值、拆迁、补偿所获利益,以及买受人因房屋现值和原买卖价格的差异造成的损失两方面因素,平衡买卖双方的利益。对于购房人已经翻建,装修、扩建房屋,使房屋增值部分,应对购房人的投入进行补偿。此外,让购房人返还、腾退房屋的同时,应当注意为购房人留出合理的腾退时间,购房人无房居住的,应当予以妥善安置。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后,出卖人应当赔偿买受人的损失包括:
1、返还原购房价款及房屋原购买价款和现房屋价款之间的差价
2、买受人因扩建、改建、装修使房屋增值的部分
3、该房屋因拆迁而使出卖人获得的拆迁利益及土地的增值部分
以上损失,需要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然后确定损失数额。对于土地增值和拆迁部分补偿,合同无效后,根据出卖人负有主要责任,买受人负有次要责任的过错分配原则予以处理。
农村房子卖了拆迁补偿款纠纷怎么处理?农村房屋的买卖不同于其他,由于集体土地的性质只能在同村之间进行买卖。若农村房子卖给别村或城市人口,则是按无效处理。若是本村之间的买卖,对于农村房屋买卖拆迁补偿款纠纷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用法律的武器来进行维权。我们提醒您,农村房屋进行买卖时,一定要谨小慎微。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分公司如何承担责任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分公司如何承担责任《公司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
·经侦违法办案,嫌疑判断的流程是怎样的
经侦违法办案,嫌疑判断的流程是怎样的一、经侦是什么经侦是指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是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获得证明有无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重的有关......
·强迫交易罪和寻衅滋事罪哪个严重
强迫交易罪和寻衅滋事罪哪个严重一、强迫交易罪和寻衅滋事罪哪个严重从最高刑罚看,寻衅滋事罪强迫交易罪最高量刑标准要超过强迫交易罪的量刑标准......
·精神司法鉴定过程是怎样的
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当精神病人涉及到民事案件,或者更有甚者涉及到刑事案件当中时,因为对方是精神病......
·举报童工要有什么证据进行举报
社会童工的现象虽说随着法律的深入已经越来越少,但当前这种行为并没有绝迹,很多无良的商家还是在使用童工帮助自己做一些事情。想要让这种现象销声匿......
·开设赌场中途退出算犯罪中止吗?
开设赌场中途退出算犯罪中止吗?不算;法条中并未规定犯罪既遂后不能构成犯罪中止,而且,从文意理解,只要做到“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
·公司债券该怎么发行 如何发现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该怎么发行如何发现公司债券一、公司债券该怎么发行公司债的发行程序主要包括:1、公司董事会制订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2、股东大会审议通......
·刑拘转监视居住的条款规定是什么?
刑拘转监视居住的条款规定是什么?刑拘转监视居住的条款规定是刑事诉讼法中第75条规定,监视居住转到看守所刑拘,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强制措施变更。可能......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立案后可以撤案吗?
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因为和邻居或者是其它人发生一些纠纷,可能协商不了的就会去法院进行诉讼。在诉讼过程当中,如果关于这个事件有了一定的解决......
·劳动合同应当以什么形式订立
劳动合同应当以什么形式订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