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是否可以上诉 离婚案件可以上诉吗
一、离婚案件是否可以上诉
到法院起诉离婚,当事人首先要向法院递交《民事诉状》,诉状中应注明离婚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并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在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定期开庭。法庭审理后,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依法判决。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离婚案件可以上诉吗?离婚案件如何上诉?
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当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应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提交副本一份。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不答辩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可以上诉。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关于离婚案件是否可以上诉的问题,与其他民事案件相同,离婚案件是可以上诉的,但是必须要注意上诉时间,一旦错过上诉期间,就不能再上诉了。而提起上诉说明当事人对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不服,此时最好委托专业的律师来帮助进行二审诉讼。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储蓄合同效力是什么意思?储蓄合同的效力有哪些
储蓄合同效力是什么意思?储蓄合同的效力有哪些?在当下这个法制社会,只要我们在银行储蓄,银行就要依法对我们的存款负责,并且立刻产生储蓄合同效......
·债权债务转让合同签订流程中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债权债务转让合同签订流程中注意的事项有哪些?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发展,对于公司债权和债务的转让有着更加详细的规定,债权和债务的转让一般是指不......
·贩毒200克以上会判多少年?
世界上很多国家对贩毒行为都是给予了严厉打击的,在我国也不例外。认定是否构成贩卖毒品罪的时候,并不会实际考虑贩毒的种类和具体的数量,但要是进行......
·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区别是什么?
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区别是什么?土地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我国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出让、划拨和转让的方式拿到......
·管辖权异议裁定书范本怎么写
管辖权异议裁定书范本怎么写管辖权异议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对异议是否成立的书面裁定,属于一种裁判文书。这种法院经常需要拟定的文书,一般都有官方......
·一、劳动者应该如何确定具有劳动关系?
一、劳动者应该如何确定具有劳动关系?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
·未转正被辞退员工赔付标准是怎么样的?
未转正被辞退员工赔付标准是怎么样的?未转正被辞退的员工是没有赔付的。辞退未转正员工一般是没有赔偿的,根据规定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员工疫情上班工资几倍?
员工疫情上班工资几倍?员工在疫情上班按照正常工资发放,但在春节假期延长假期间(1月31日、2月1日、2月2日),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
·离婚后孩子变更抚养权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在夫妻离婚的时候需要同时对未成年孩子的抚养权作出处理,即由父亲或者母亲实际取得孩子的抚养权。但在离婚之后,随着客观情形发生......
·走私贵重金属罪犯罪主体是什么?
走私贵金属罪是一种危害国家贸易管理的行为,除了我们常见的黄金,白银以外,铂、铱、锇也算作贵金属。不同的罪,拥有不同的犯罪主体。那么,走私贵重......
·收养中送养人要符合什么条件
收养中送养人要符合什么条件在收养关系当中,通常会有三方面当事人,包括送养人、收养人以及被收养人。当事人主体地位的不同,在建立收养关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