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出事故要怎么索赔
1、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应当予以赔偿。
2、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3、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4、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5、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二、没上牌如何理赔
发动机号或者车架大梁号只能确定被保险车辆标的本身,而不是作为三者险、车损险理赔的依据。对于未上牌的车辆,需凭车管所颁发的车辆临时移动证进行理赔。
一般来说,车辆出险后,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必须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或车牌号;二是在规定期间内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年检和年审按时完成。
车辆临时移动证是车管所颁发的“临时车牌”,一般有效期在15天,专门作为新车未上牌或者领车、试车之用。未上牌的车主可以反复购买车辆临时移动证,只要在有效使用期内,保险公司都会认可并作为理赔的所需资料之一。车主应尽量在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上牌的工作,以避免影响日后的理赔。
值得注意的是,车辆在未上牌时,有些保险公司车险保单中登记的是车辆的发动机号和车架号,车主重新上牌后最好进行保单批改,改成车牌号;而办理保单批改是完全免费的。
此外,虽然有了车辆临时移动证作为理赔凭证,但车辆盗抢险依然是作为免责被排除在外的。一旦未上牌的新车被盗,车主无法提供发动机号等证明车辆标的有效证明,这给保险公司核赔带来难度,同时逆选择的因素也较大;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保险公司都在盗抢险条款中将“未上牌时发生盗抢”列为免除责任。
现实中,要是因为出租车司机的原因导致出租车出事故的话,此时作为车上的乘客可以要求司机作出相应的赔偿。但如果是因为第三方的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则此时的赔偿主体应该就是造成事故的对方当事人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合同有效期要包含质保期吗?
合同履行期限是否包含质保期合同的履行期是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限内将合同履行完毕的时限。合同的履行主要包括价款、履行时间、履行地点、......
·非法集资具体行为有哪些
对于国家相关单位来说,目前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案件所面临的局面还是充满了紧迫感的,当下的非法集资案件的表现行为涉及面是非常的广的,所以处置非法......
·离婚后夫妻共同债务该怎么处理
离婚后夫妻共同债务该怎么处理一般是平均分配,具体由双方协商,无法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具体情况分为三种:(一)双方的共同财产足以清......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被刑拘是什么意思?
最近,儿童看护虐待事件层出不穷,其虐待手段残忍,情节及其恶劣。然而,由于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导致没办法很好的进行维权,接下......
·拒执罪刑拘会判多久?提起刑事自诉的条件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碰到拒绝履行法院判决责任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法律上成为拒执罪。如果被执行人拒绝承担相应责任和履行义务,那么法院强制执行。那么......
·刑诉法被害人法律援助有什么规定?
刑诉法被害人法律援助有什么规定?在我国的刑事案件中,如果被害人或者当事人中有残疾人、不具有辨别控制力的、或经济上有困难的,政府部门可以按照相......
·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可以判缓刑吗?
一、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可以判缓刑吗?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是有可能会被判处缓刑的。贪污罪判缓刑的条件是 自首、坦白、重大立功,这些都是法定......
·离婚后女人独自抚养孩子男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感情的伤害就在于,日后成长过程当中肯定双方没有办法都陪伴在孩子身边了。如果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女方的话,那么在日后的生活当中,......
·房产质押合同怎么写?
房产质押合同怎么写?房产质押合同合同编号:抵押权人:代表人:通讯地址:电话:抵押人:代表人:通讯地址:电话:为确保合同(以下......
·卖高仿货怎么处罚
卖高仿货属于销售伪劣商品,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