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放高利贷会被判刑吗
一般没有听说过谁因放高利而被判刑的。
一般而言,所谓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目前,法学界不外乎三种不同的观点。
1、借贷的利率只要超过或者变相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即构成高利贷。如目前的规定是民间借贷利息不准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36%,超过了就是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2、认为高利贷法定界限不能简单地以银行的贷款利率为参数,而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民间借贷指导利率,超过指导利率上限的,即构成高利贷。凡约定利息超过法定指导利率的,其超过部分无效,债权人对此部分无请求给付的权利。
3、高利贷就是一种超过正常利率的借贷。至于超过多少高利贷,因无法律,实践中只能按照民法通则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本着保护合法借贷关系,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对具体的借贷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认定其是否构成高利贷。
无论分歧多少,这三种观点都不存在涉嫌犯罪的问题。
因此,个人放高利贷在刑法中没有相关刑罚条例,也就不存在判刑,但会给与一定的行政处罚。
二、放多少高利贷会被判刑
中国《刑法》并没有高利贷罪的规定,即高利贷并不入罪。通常所说的4倍,既不是判断罪与非罪的要件,也不是定罪量刑的依据。但是,对于个人或单位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则可以《刑法》第175条规定,以高利转贷最论处。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刑法部分条款数额执行标准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对高利转贷罪入罪的数额的规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是指个人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在20万元以上的;“数额巨大”,是指个人违法所得在20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在100万元以上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规定:为了正确适用刑法,现就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解释如下: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判刑一般是在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才会涉及到,而民间借贷放高利贷的行为,通常不会涉及到刑事犯罪,因此也就不会对放高利贷的人进行判刑。但要是构成其他犯罪的话,则此时还是会追究刑事责任的。要是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双重劳动关系的社保应该如何缴纳目前
双重劳动关系的社保应该如何缴纳目前,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中并未对双重劳动关系中的社保问题作出规定,但从实践来看是不允许双重社保问题的。职......
·根据规定单边起诉离婚怎么离?
根据规定单边起诉离婚怎么离?需要到被告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
·领取交强险赔偿都用什么程序是什么?
作为大部分读者来讲,都能听说过交强险是对车辆保险的保险之一,可能有些人也会交交强险,那么如果因为交通意外而领取交强险的程序是怎样的呢?根据相......
·一、立遗嘱是房产所在地吗?
一、立遗嘱是房产所在地吗?不一定要在房产所在地;遗嘱必须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遗嘱是......
·交通事故没买交强险怎样赔偿,赔多少钱
交通事故没买交强险怎样赔偿,赔多少钱为了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等投保义务人钻法律空子,心存侥幸逃避应尽义务。我国......
·行政处罚案件强制执行管辖法院有哪些法律规定
行政处罚案件强制执行管辖法院有哪些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
·一、空姐随时都可以辞职吗?
一、空姐随时都可以辞职吗?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试用期内需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正式合同期的......
·最高院关于抢劫罪的司法解释都有哪些
各地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抢劫罪的时候,必须要遵循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针对抢劫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因为目前我国刑法当中针对抢劫罪是制定的有死刑的,......
·财产侵权与损失赔偿多少?
财产侵权与损失赔偿多少?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侵害他人物权,是侵害他人财产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表......
·借条上没有还款日期会影响借条的效力吗?
借条上没有还款日期会影响借条的效力吗?借条上没有还款日期是不会影响借条的效力的,只要双方都是自愿并不存在胁迫、欺诈、乘人之危等显失公平的情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