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产生的形式有哪些?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达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存在雇佣劳动的事实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合法地位,确认了劳动关系不依赖书面合同的存在而存在,扩大了劳动保护范围,对不签定劳动合同的雇主有了更大约束,更多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事实劳动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概念:
1、没有书面合同形式,通过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2、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与其及时续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
4、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
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
二、如何判断是否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从实践中看,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一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原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仍在原单位工作。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是引起事实劳动关系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没有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证据了,以备不时之需。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由此可见,事实劳动关系的产生有很多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单位以口头协议方式代替书面合同和签署合同无效但是员工却履行了劳动义务的情形。当双方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时候,如果引发劳动纠纷,员工应该加强收集证明双方建立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资料,包括工资清单、考勤记录和证人证言等。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公司债务股东需要承担吗?
公司债务股东需要承担吗?一、公司债务股东有责任承担吗?1、通常情况下,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不承担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法人中的一种,......
·婚后贷款买的房,离婚怎么分割
夫妻在结婚之后买房的,具体分为了贷款买房与全款买房,在贷款买房的情况下就会涉及到日后共同还贷的问题。日后要是夫妻离婚的话,那么就该房产的分......
·房屋赠与税的标准是多少?
房屋赠与税的标准是多少?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受赠人取得赠与人无偿赠与的不动产后,再次转让该项不动产的,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以财产转让收入减除受赠......
·合同到期不续签3倍赔偿是否存在
合同到期不续签3倍赔偿是否存在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其中,如果劳动者......
·一、重婚罪及其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一、重婚罪及其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司法......
·一、职工病假规定一年可以请多少天病假?
一、职工病假规定一年可以请多少天病假?要看病情而定,严重的可能一年都在休病假。《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
·江苏物业合同诉讼时效有多久
一,江苏物业合同诉讼时效有多久理论上是3年。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在物业服务企业书......
·民法总则法定监护人的范围?
民法总则法定监护人的范围有哪些一、民法总则法定监护人的范围有哪些?(一)依照通则第16条第2款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
·自然人与法人合作作品保护期限是多久?
自然人与法人合作作品保护期限是多久?自然人与法人合作作品保护期限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无限期保护——适用于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2.作......
·经济适用房可以贷款吗
经济适用房可以贷款,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经济适用房贷款的前提条件:1、5年内经济适用房不能贷款购买。由于5年以内的经济适用房是有限产权,即购房者......
·事故逃逸认定标准及惩罚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