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争取孩子抚养权需要什么证据
一、离婚后争取孩子抚养权需要什么证据
为了得到孩子抚养权,男方可以寻找以下证据:1、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取证。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问题的处理原则,是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但有一方距离学校较近,或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当然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此,这方面的取证工作也是必须的。2、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别。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一方面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3、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4、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一般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虽然这样会对其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对其成长最为有利一方抚养,算是对其的补救吧。
二、离婚后男方如何争取抚养权
离婚后,男方争取抚养权的有利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子女虽然在两周岁以下,但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子女虽然在两周岁以下,但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的。3、子女虽然在两周岁以下,因其他原因,子女确实无法随母亲生活的。4、已作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5、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6、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7、双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生活多年,且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的。8、十周岁以上的子女主动要求与父亲生活的。毕竟不清楚法院最终会作出怎样的判决。而对于起诉的一方来讲,要想获得孩子抚养权的话,则首先要承担举证责任,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抚养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这样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才会大一些。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离婚房子留给子女怎么处理孩子未成年?
离婚在我国是一个普遍现象,近几年的离婚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在离婚问题上出现很多的纠纷问题需要去解决,在婚姻法中对离婚的解决办法非常详细和具......
·什么是工程质量事故呢?
什么是工程质量事故呢?工程质量达标是各方在施工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也是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但是因为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有时候建筑工程会出......
·租房退房纠纷找哪个部门?
租房退房纠纷找哪个部门《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租赁合同定义】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找法院诉讼处......
·一、诉讼离婚中财产保全多长时间?
一、诉讼离婚中财产保全多长时间?不同种类的财产的保全期限是不同的,每次采取保全措施后只能维持一定的期限;到期如果没有采取续封或者续冻措施的,保......
·怀孕起诉离婚多长时间能判下来?
怀孕起诉离婚多长时间能判下来?一、怀孕起诉离婚多长时间能判下来?怀孕起诉离婚一般6个月可以判下来,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
·交通事故异地司法鉴定可以吗?
我国每年发生大量的交通事故,很多严重的事故会导致人员伤亡,当事人受伤的,在理赔的时候双方会根据伤残鉴定结果确定赔偿金额。那么,交通事故异地司......
·公司法法人有哪些
公司法法人有哪些法律规定?在工作生活中,每个公司都有法人,但很多人不知道法人的具体概念,有些人甚至认为法人就是自然人,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
·放弃继承在什么时候提出?
放弃继承在什么时候提出所谓放弃继承是指继承人作出的不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思表示。继承人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作出接受或放弃继承权的决定。《继承法......
·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起刑点是什么
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起刑点是什么一、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起刑点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破坏交通设备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
·劳动争议仲裁法时效的计算
劳动争议仲裁法时效的计算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