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债务转移三方协议怎么写?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债权债务是可以进行部分或者是全部转让的,但必须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否则对不知情的另一方当事人不发生法律效力。在经过协商后,各方当事人需要签署债权债务转移三方协议,该协议怎么写呢?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下吧。
三方债权债务转让协议范本
编号:(2012)字第号
签订时间:2012年月日
签订地点:
为妥善解决乙、丙双方的债权债务问题,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依法达成如下债权转让协议,以资信守:
一、甲乙丙三方一致确认:截至本协议签署之日,乙方拖欠丙方共计元人民币。
二、甲乙丙三方一致同意,丙方将针对乙方的债权共计 元人民币全部转让给甲方行使,乙方按照本协议直接付款给甲方,由乙方于2006年 月日前向甲方支付共计 元人民币。
三、陈述、保证和承诺:
1、丙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实施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转让的债权系合法、有效的债权。
2、甲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已经获得其内部相关权力机构的授权或批准。
阅读了《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书格式》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合同协议书栏目
四、本协议生效后,丙方不得再向乙方主张债权,如果乙方履行义务后,甲方应向乙方出具抬头为乙方全称的发票( )
五、如本协议无效或被撤销,则乙方仍继续按原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履行义务。
六、各方同意,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承诺或任何其他义务,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等责任,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赔偿。
七、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加盖公章并由三方法定代表人或由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后生效。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理。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新债权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债务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原债权人: (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包含三房当事人,该协议必须经由三方共同同意后,才会生效。协议的内容应由三方共同协商确定,或者告知不安于拟定的一方同意并签署协议后生效。在债权债务转移后,相关的一些从权利、从义务也随着一起转移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刑法有关绑架罪的条款规定有哪些
刑法有关绑架罪的条款规定有哪些一、刑法有关绑架罪的条款规定有哪些《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
·南通误工费前三个月的月平均收入怎么算?
南通误工费前三个月的月平均收入怎么算?三个月相加,总数再除以三,就是月平均工资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办?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只要公司与员工之前形成了劳动关系,就属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保护......
·离婚妈妈要抚养权吗,该如何获得抚养权?
在离婚案件之中,夫妻双方一般都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会根据最适宜孩子成长的原则宣判孩子的抚养权的归属,所以想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是需要满足一......
·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如何书写?
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如何书写?一、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如何书写?尊敬的______先生/小姐:感谢您加入本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
·行贿的判刑标准怎么规定的
一、行贿的判刑标准怎么规定的目前,根据行为人或单位具体行为的情节不同、对象不同,可以将行贿方面的犯罪分为行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
·2023刑拘到批捕一般是多久?
一、刑拘到批捕一般是多久1.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
·退侦后又到检察院还需重定时间吗
一、退侦后又到检察院还需重定时间吗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
·民事诉讼调解后撤诉是否会被准许
民事诉讼调解后撤诉是否会被准许一、民事诉讼调解后撤诉是否会被准许最高人民法院《调解工作规定》第13条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0条第l款第4项规......
·在工作时内在工地出车祸算不算工伤
在工作时内在工地出车祸算不算工伤一、在工作时内在工地出车祸算不算工伤?出车祸的原因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按照工伤处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