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侵权的规定有哪些
一、民法总则中侵权责任的规定
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百八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二、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一)侵权损害赔偿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侵害,依法承担的以给付金钱或实物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害的民事责任。损害赔偿是最主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侵权损害赔偿遵循以下原则:1、全部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当以行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的大小为依据,对全部损失予以赔偿。换言之,就是赔偿以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为限,损失多少,赔偿多少。但全部赔偿原则应受损益相抵、过失相抵规则等的限制。损益相抵,亦称损益同销,是指赔偿权利人基于发生损害的同一原因受有利益,应由损害额内扣除所受利益,而由赔偿义务人就差额予以赔偿的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则。2、 财产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无论是造成财产损害、人身损害还是精神损害,均以财产赔偿作为唯一的赔偿方法,不能以其他方法为之。(二)停止侵害是指侵害人终止其正在进行或者延续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三)排除妨碍是指侵害人排除由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权利正常行使和利益实现的客观事实状态。(四)消除危险消除危险,是指侵害人消除由其行为或者物件引起的现实存在的某种有可能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急事实状态。(五)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侵害人将其非法占有或者获得的财产移转给所有人或者权利人。(六)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是指使受害人的财产恢复到受侵害之前的状态。适用此种责任形式的条件有二:一是可能性,即受损害的财产在客观上具有恢复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受损害的财产须有恢复原状的必要。(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是指加害人在其不良影响所及范围内消除对受害人不利后果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是指加害人在其侵害后果所及范围内使受害人的名誉恢复到未曾受损害的状态。消除影响是侵害人格权如隐私权、肖像权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则专属于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侵权一般是违法分子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受害者的利益,包括财产、生命、名誉等,发生侵权事件后要及时的向公安部门上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留有足够的证据。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立遗嘱见证人需要几个?
立遗嘱见证人需要几个?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一般遗嘱见证人......
·看守所最晚多久开庭
关于刑事案件的开庭的信息,无法准确获悉。当事人应该关注法院的公告,因为不是所有案件都属于公开审理的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
·《侵权责任法》关于工伤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侵权责任法关于工伤的归责原则是什么?我国工伤认定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
·工作后才签劳动合同,合同上该写哪一天
工作后才签劳动合同,合同上该写哪一天在实践中,往往可以发现单位并不是在入职时就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大多都是在入职后,有的不正规的单位甚......
·赌博、吸毒离婚诉讼怎么收集证据?
赌博、吸毒离婚诉讼怎么收集证据?夫妻中一方赌博或吸毒已经满足婚姻法法中所规定的过错方条件。想要起诉离婚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并对其少分或不......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哪些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哪些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措施是:不断健全、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
·服务商标侵权处理方法有哪些?
服务商标侵权处理方法有哪些一、服务商标侵权处理方法有哪些?服务商标侵权处理方法有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服务商标注册人......
·隐私权名誉权之间有什么不同
隐私权名誉权之间有什么不同一、隐私权名誉权之间有什么不同隐私权与名誉权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隐私权与名誉权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
·劳动法规定童工的法定年龄是多少
实生活中非法雇佣童工的情形不少,但是一些黑心老板故意非法招用童工降低生产的成本。不仅如此,有些老板还是会扣童工的工资或者不发。这些行为,是为......
·高空坠物保险报多少费用?
一、高空坠物保险报多少?高空坠物险是指因从高处掉下来的东西,对第三者造成了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将给予理赔的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在被保......
·无意捡到的借条能要吗?
无意捡到的借条能要吗?1、无意捡到的借条是不能要的,这是由于若是利用他人的借条讨债,获得不当得利后有被起诉的风险。根据《民法典》(2021.01.01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