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一、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后果
行使不安抗辩权,举证责任在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该当事人应当有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的可能性。如果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错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行使不安抗辩权可引起两种法律后果:(1)中止合同。即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停止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合同。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行使中止权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使对方当事人采取相应的措施。(2)解除合同。中止履行合同后,如果当事人未提供适当的担保或者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则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二、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包括哪些?
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2、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3、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止履行。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部分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用;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阶段为解除合同。当事人依照上述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我国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基本上包括了以上三种,不同的抗辩权,行使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不安抗辩权是指在有证据证明对方没有履行合同能力的情况下,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之后,可能会导致合同的中止或解除,但抗辩权如果行使不当,有可能会涉及到合同违约。所以当事人应了解这几种抗辩权的行使条件,避免法律风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一、口头遗嘱有效的条件是什么?
一、口头遗嘱有效的条件是什么口头遗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方才有法律效力:(一)口头遗嘱只能在危急情况下“订立”。法律规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立的口......
·诈骗案件立案侦查的价值是怎么规定的
一、诈骗案件立案侦查的价值是怎么规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
·国家征用林地补偿标准是什么
国家征用林地补偿标准是什么一、国家征用林地补偿标准是什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征占用林地的统一补偿标准,《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
·提保候审是什么意思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
·福建省征地补偿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福建省征地补偿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国家出台了福建省征地补偿办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当国家或者政府因为......
·房屋买卖合同签订注意事项
房屋买卖合同签订注意事项一、房屋基本情况,主要有三个小的情况要注意:1、房屋的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公摊面积等。2、房屋的使......
·房屋租赁合同提前解除协议书
当我们在租赁房屋的时候,是需要签订一个房屋租赁合同的,而房屋租赁合同是有一个期限的,也就是承租期,那么如果合同的哪一方需要提前解除房屋租赁合......
·三个股东如何分配股份最合理?
三个股东如何分配股份最合理?三个股东分配股份最合理的方法是:个人出资额所占比例=个人出资额÷三人出资总额×100%。股权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哪些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哪些劳动争议?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六类劳动争议:(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
·全日制多重劳动关系可行吗?
一般情况下,一个劳动者与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常态,但这并不能说明劳动者就只能与一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
·法律规定死人笔迹怎么鉴定?
一、法律规定死人笔迹怎么鉴定?按实际情况,工作笔记可以作为加班记录证据提交,以证明加班的事实,但是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