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加班费是怎么计算的
一、我国对加班费是怎么计算的
1、标准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按照劳动部《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
按照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和《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劳动法》第44第1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劳动法》第44第3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而且,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3、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加班费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企业不需要支付加班费。但是应当注意,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职工工作的,仍然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费。
4、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费计算。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二、应该如何证明加班事实
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的,应对存在加班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1、能证明加班的直接证据,比如加班申请单的保存、考勤表的留存。2、证明加班的间接证据的搜集,比如录像、证人、出差时酒店、机票记录。3、如果有其它证据证明单位有考勤制度,则将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推向单位。劳动者想要顺利的按期完成自己的工作,有时候加班是难免的。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加班可以有,可加班费也不能少。如果您的单位不给您支付相应的加班费,您完全可以就该问题去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您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申请劳动仲裁,那么建议您可以去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行政强制执行可以申请听证吗?
行政强制执行可以申请听证吗?一、行政强制执行可以申请听证吗?可以申请听证处理,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
·青岛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青岛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相信一些土地被征用的青岛市朋友对青岛市征地补偿标准非常关心,因为征地补偿标准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下面法律我们将最......
·2023年减刑新规定是什么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规定》第七条规定:无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
·侵占罪认定标准是什么?
侵占罪认定标准是什么?一、侵占罪认定标准是什么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
·我国山东省属企业在哪里备案劳动合同证明?
我国山东省属企业在哪里备案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
·离婚后变更孩子的抚养权吗?
我们知道离婚问题在我国非常常见,近几年我国的离婚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并且未来有上升的趋势,这就导致了离婚问题会越来越多,因此在解决离婚问题上我......
·哪些行为属于玩忽职守2023
哪些行为属于玩忽职守玩忽职守的行为在客观上有两种类型:一是不履行职务型,即行为应该履行且能够发行,但不履行其职务。二是不正确履行职务型,即行......
·遗产继承孙子和外孙一样吗
?一、遗产继承孙子和外孙一样吗?遗产继承孙子和外孙一样的,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都是没有继承权的,只在法定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下享有代位继......
·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判刑?
肇事逃逸致死怎么判刑?肇事逃逸致死会被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就是说不尽要承担所有的事故责任还要做七年的牢,被追究判刑的时候就会按照原来的基础......
·什么是玩忽职守行为2023
什么是玩忽职守行为2023一、什么是玩忽职守行为玩忽职守的行为在客观上有两种类型:一是不履行职务型,即行为应该履行且能够发行,但不履行其职......
·楼房买卖合同的诉讼管辖是怎么规定的
楼房买卖合同的诉讼管辖是怎么规定的?楼房买卖合同应由被告住所地法院或合同实际履行地法院(即该房屋所在地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