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处罚是什么
一、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处罚是什么?
犯本罪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是什么?
(一)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概念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是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
(二)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抢走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即明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而抢劫。
三、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1、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后者是行为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等。
2、法定刑不同。前者最低刑是10年有期徒刑,最高刑是死刑;而后者最低刑是3年有期徒刑,只有情节严重的,才可判处死刑。
(二)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1、行为手段不同。抢劫枪支、弹药罪的行为方式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因此,在犯罪的行为方式上,二者之间也存在交叉关系。
2、犯罪客体不同。前者即既侵犯了公共安全,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所有权;后者只侵害了公民的生命权利。
3、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非法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非法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一种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目的与手段的联系;后者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利。
如果在生活当中有公民触犯本罪的话,那么量刑基础就在十年以上,情节严重的话,甚至会面临无期徒刑或者是死刑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针对枪支弹药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根本就不允许我国公民持有,更不用说是抢劫枪支弹药。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离婚协议小孩抚养权可以共有吗
离婚协议小孩抚养权可以共有吗根据婚姻法规定,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所以,离婚后孩子共同抚养是可......
·非机动车牌照代人补办流程是什么
非机动车牌照代人补办流程是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行业也飞速发展,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车代步用。可是社会上还是存在买不起车的人群,他们就选择......
·法律证据的种类都有什么
法律证据的种类都有什么我国的法律证据的种类都有什么呢1、书证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
·协议离婚后要求损害赔偿可以吗?
协议离婚后要求损害赔偿可以吗可以,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
·一、没工作怎么付抚养费吗?
一、没工作怎么付抚养费吗?没工作需要在夫妻双方离婚时可以就抚养费的数额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按照当地平均收入确定抚养费。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
·商标注册成功了还涉及侵权吗
商标注册成功了还涉及侵权吗?下面律图小编就为您详细介绍。一、商标注册成功了还涉及侵权吗?具备下述四个构成要件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侵......
·征地苗木补偿标准的注意事项
征地苗木补偿标准的注意事项一、基础性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之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
·民间借贷起诉执行的申请是怎样的
民间借贷起诉执行的申请是怎样的民间借贷很多是基于邻里之间的信任,但是很多情况下,借贷的款项并不能及时得到归还。通过诉讼,确认债权后,使债权......
·房东提前解除合同怎么赔违约金?
???????法律并没有规定违约金具体数额的标准,在合同法中,对于违约金数额的确定主要遵循当事人的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按照实际损失计算......
·婚内债务离婚时怎么承担
婚内债务离婚时怎么承担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需要进行分割,共同债务也是需要进行分割的,那么婚内债务的承担要分为两种情况:1、如果为个人婚前债务。对......
·对于哪些不是过失犯罪?
对于哪些不是过失犯罪?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