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主体客体是指的什么
一、劳动关系的主体客体是指的什么?
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得报酬的自然人。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是成为劳动者的必备条件。用人单位则是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对劳动者承担相关义务的相对方,主要类型有(1)在中国境内依法核准登记的各种所有制性质、组织形式的企业。如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乡镇企业等。(2)依法核准登记的个体经济组织。即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3)依法成立的事业单位,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各种单位。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权使用劳动者。(4)依法成立的国家机关。它们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也有权使用劳动者。(5)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妇联、研究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劳动关系的客体:劳动行为。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的首要义务。由于劳动关系所指向的是劳动行为,所以,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必须加入到用人单位的生产和工作中去,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对内享受本单位职工的权利,承担本单位职工的义务。用人单位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在要求劳动者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为劳动者完成劳动行为提供条件,包括生产场所、机器设施、劳动工具等。
二、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
1、主体
指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外国人、无国籍人要成为我国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符合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能力的规定。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用人单位,主要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客体
指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和行为。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可以为人类所控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行为,主要指劳动行为和劳动管理行为。
3、内容
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劳动关系的主体当然就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没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自然就不可能形成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的客体就是针对这种劳动行为,劳动者只有在实施了劳动行为以后才能够和用人单位构成劳动关系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开除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开除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吗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依法经商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因裁剪人员而与劳动者解......
·交通事故中撞坏牙齿算几级伤残?
交通事故中撞坏牙齿算几级伤残?九级伤残(一)、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轻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2、外伤性癫痫......
·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抵押有效吗
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抵押有效吗一、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抵押有效吗?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抵押的行为是无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撞车对方全责如何处理
1、报警。等交警来现场拍照判责;2、交警判对方全责后,双方当事人继续在现场等待,等待负责方的保险公司到现场开单,然后所有人就可以离开现场了(事......
·如何对单位受贿罪量刑处罚
关于受贿犯罪,如果犯罪主体是个人的话,则构成的是受贿罪,但要是犯罪主体是单位的话,那此时构成的就应该是单位受贿罪了。实践中,在对单位受贿罪进......
·破产清算优先偿还的是什么?
破产清算优先偿还的是什么?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会启动破产清算,清算组接管企业并全面核算资产负债情况。对于核算好的企业财产,清算组会按照一定顺......
·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有哪些?
一、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有哪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合称罪过。犯罪故意或者犯罪过失是任何犯罪都应当具备的必要......
·遭遇家暴应该如何做
遭遇家暴应该如何做一、遭遇家暴应该如何做1、离开施暴现场,避免矛盾激化,切记不要以暴抗暴。2、注意及时收集保存人证、物证。3、向加害人或......
·棚改和拆迁的区别有哪些?
棚改和拆迁的区别有哪些?棚户区改造是为惠民利民民心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兼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房屋......
·在职期间,利用职务发明的专利单位会拥有所有权吗?
一、在职期间,利用职务发明的专利单位会拥有所有权吗?在职期间,利用职务发明的专利单位不一定会拥有所有权,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