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有哪些
一、什么是侵犯财产罪
侵犯财产罪其实就是指故意毁坏公私的财务或者是非法占有公私的财务。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一定的财物、该犯罪对象必须具有相当的价值、该犯罪对象必须专属于特定的主体这三点。
二、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有哪些
(一)犯罪对象必须是一定的财物
顾名思义,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一定的财产,这正如侵犯人身权利罪的犯罪对象是一定人的身体一样。而且,该“一定的财物”对于犯罪主体的认识而言必须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至少必须具有主观价值。同时,笔者认为这种主观价值的认识主体只能是犯罪主体而不能是该“一定的财物”的合法主体,因为在判定具体的某物是否是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时,考究物的价值是为了确定该物与犯罪主体的主观认识的契合性,在此时,该物与其合法所有者间的关系是无足轻重的。
(二)该犯罪对象必须具有相当的价值
成为侵犯财产罪对象不仅有质的要求,还有量的标准。一般而言,侵犯财产罪都是结果犯,都要求犯罪客体被侵害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严重性,显著轻微的则不认定为犯罪。相应地,对于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而言,因此也要求在价值上必须达到法定的标准。
(三)该犯罪对象必须专属于特定的主体
某具体的物之所以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最根本的是该物的所有权或占 有权状态被非法地改变。因此,某物只有专属于特定的主体,才能准确地确定它存在的初始状态,也才能进而分析其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及这种改变是否非法。在这时,笔者所谓的物的主体的专属性是指按照社会一般人的认识进行的判断或推断,能够认识到该物不是抛弃物或无主物,而应属于某一特定的主体的状态性质。是否可以说,任何物只要具备了以上的三个基本条件,就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呢?从物的安全性上看,要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物的静态安全或动态安全必须受到破坏,即丧失了静态或动态的安全。而这必然还需要不正常的外力作用,在物的合法权利人不自愿的情况下,改变了物的占有状态或价值存量。在刑法学中,这种不正常的外力作用只是指犯罪人实行犯罪的行为。也就是说,上述的三个条件只是物本身所应具有的属性,要实际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同时还必须实际地受到了犯罪行为的直接作用。毫无争议的肯定是财产,就包括了实务财产和一些财产性利益,当然,这些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要求具有一定的价值才行。而针对侵犯财产罪中不同的罪名,法律中规定在定罪的时候具体的犯罪金额不同。这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商业险赔偿吗?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商业险赔偿吗?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下,商业险肯定是不赔偿的;在我国法律的规定中,商业保险的免责情况就包括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但......
·公司法定权利是什么意思?
一、公司法定权利是什么意思?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权利。法定代表人在企业内部负责组织和领导生产经营活动;对外......
·影响工程质量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工程质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17年合肥大雪,竣工仅一年的公交站台全部坍塌,甚至砸死人,此条消息震惊全国。影响工程质量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
·农村房产遗嘱公证需要多少钱?
农村房产遗嘱公证需要多少钱?一、农村房产遗嘱公证需要多少钱?农村房产遗嘱公证需要100元到400元之间。遗嘱公证费用各地不尽相同,遗嘱公证收费大......
·什么情况可以扣员工工资
什么情况可以扣员工工资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劳动者的工资。”但是,用人单位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
·丈夫服刑多久可以自动离婚
丈夫服刑多久可以自动离婚?无论服刑多久都不能自动离婚,我国没有自动离婚的规定,与服刑人员离婚也分为两种情况,即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虽然这跟普通......
·饮酒驾车逃逸怎么处罚
视情况而定:(1)如果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被查处后拒绝接受处罚逃逸的,只是逃逸行为,交警部门会按照最高的处罚幅度给以行政处罚,如2000元的罚款,......
·个人所得税退税流程要多久?
个人所得税退税流程要多久?个人所得税退税流程要10个工作日左右,提交个人所得税退税申请之后,申报记录提示是税务审核中,那么就表示已经提交完申请,......
·一、假离婚复婚后按揭房是共同财产吗?
一、假离婚复婚后按揭房是共同财产吗?离婚到复婚期间房屋的首付和按揭属于你的个人财产,复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后还贷的一般加增值属......
·轻度肇事逃逸处罚是怎样的?
轻度肇事逃逸的处罚是怎样的?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如果一方肇事逃逸,逃逸方将负事故全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