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续约有哪些规定?
一、以下情形,符合续订劳动合同的条件:
1、双方协商一致续订劳动合同;2、劳动合同期满,存在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的情况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公司连续工作满10年的;2、自建立劳动关系起已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初次衽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劳动合同到期前,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是终止劳动合同还是续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用人单位未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是无权随时终止劳动合同的。根据《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仍存在劳动关系的,视为续延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当事人就劳动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的,其续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从签字之日起不得少于1年;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劳动者要求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事实劳动关系;另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不得少于1年,如果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满10年以上,劳动者要求续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劳动合同续约的相关规定,合同续约其实就是劳动者跟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一个过程,只是说在原有合同的基础上继续签订,不影响原来劳动和合同的效力,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相关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一、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件如何处理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双方协商成功,最好签订协议。双......
·土地使用证可以超多少时间,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土地使用证可以超多少时间,办理流程是怎样的?我国的土地大致可以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两大类,在获得土地之后应立即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这......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要罚款吗?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要罚款吗?要罚款,对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可以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
·一、交通事故肝挫裂伤能评残么?
一、交通事故肝挫裂伤能评残么?可以,有可能评十级受伤人员在医疗终结之后,可以通过向办案的交警机关申请,由交警机关委托法医鉴定机构;还可以在......
·被电子抓拍到逆向行驶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被电子抓拍到逆向行驶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逆向行驶的罚款20元以上至200元,并扣3分。机动车逆向行驶是......
·根据法律规定遗嘱继承如何推翻?
根据法律规定遗嘱继承如何推翻?根据法律规定遗嘱继承的推翻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能够证明遗嘱的公证存在错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遗嘱都可以被撤销:......
·工亡抚养费一次性领取是可以的吗?
在现代社会,经常发生一些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有的仅是一些皮外伤,有的甚至死亡,如果因为工作原因发生死亡,用人单位是要进行赔偿的,为此,我......
·盗窃罪与招摇撞骗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盗窃罪与招摇撞骗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规定在现行刑法典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
·一、争议标的若是孤寡老人的遗嘱以谁为被告?
一、争议标的若是孤寡老人的遗嘱以谁为被告?争议标的若是孤寡老人的遗嘱以其他可以继承遗产的人为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如何应对交通事故现场
2009年1月1日生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
·刑法的逃税罪是怎么处罚的
刑法的逃税罪是怎么处罚的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