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
一、行政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七十四条
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对当事人提出的明显不属于法定回避事由的申请,法庭可以依法当庭驳回。 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二、行政诉讼都公开审理吗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实行公开审理,是行政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开审判有两方面的内容:
1、审判活动向群众公开;
2、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允许新闻记者报道开庭审理的情况。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除合议庭评议以外的全部活动,包括法庭调查、辩论、征求原告被告双方意见、宣告判决等,都要公开进行。
审理行政案件一般要实行公开审理,但是以下三种情况,可以不公开审理: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其他法律另有规定不能公开审理的案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回避有两种: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主动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回避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其他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生产、销售劣药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生产、销售劣药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生产、销售劣药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
·身份证丢失可以领结婚证吗
结婚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需要准备的事情也很多,估计每对新人和家人都是忙前忙后的准备结婚的事情,有时候忙起来可能会把最重要的事情忘记了,比如......
·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出让和转让有哪些区别?
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出让和转让有哪些区别?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出让和转让有哪些区别?可能很多人光看标题就觉得让人疑惑,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但是,......
·父亲去世公积金谁来继承?
父亲去世公积金谁来继承?可以明确的是: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
·诈骗公司客服怎么判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客服明知道公司进行的诈骗行为依然为期工作的,按照从犯处罚,量刑范围内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
·土地出让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土地出让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
·买的东西有质量问题怎么办
消费者买的东西有质量问题的,首先可以与商家协商处理,可以退换货或者是和解赔偿;如果商家不同意协商的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进行投......
·农村企业征地补偿标准是多少?
农村企业征地补偿标准是多少?现在很多农村都兴办了不少企业,这些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农村因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时,企业的......
·抚养费的新规付到多少岁
一、抚养费的新规付到多少岁1、一般期限:根据子女成年的含义,原则期限一般是支付到子女18周岁为止。如果子女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
·管辖权异议提起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管辖权异议提起时间是怎么规定的?在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如果当事人认为该法院没有管辖审理案件的资格,当事人可以就此提出管辖权异议。当然,提出管......
·被监视居住的原因有哪些?
被监视居住的原因有哪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1、患有严重疾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