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的时限是多久
找专长律师:知识产权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土地房产律师 公司经营律师 合同事务律师时效问题是行政处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如果超过了这一期限,就会丧失这一权利。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为您介绍行政处罚法的时限相关法律知识,希望您有所收获~
行政处罚法的时限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这一规定包括以下几层涵义:1、在该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对该违法行为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实,在两年后,无论在何时发现了这一违法事实,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2、时效的规定期限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就开始计算的。“违法行为发生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如,运输违禁品,在路途上用了五天时间,应当以最后一天将违禁品转交他人起开始计算追诉期限。3、对于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里的“连续”状态是指违法行为人连续实施同一种违法行为,基于同一个违法故意,连续实施了数个独立的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同一行政处罚规定。如某违法行为人连续多次出售损害人体健康的“豆猪肉”,这一行为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由于多次出售,这一违法行为就是处于“连续”状态的,对其追诉时效的计算,就要从最后一个违法行为实施完毕时计算,也就是从最后一次出售“豆猪肉”的时间计算,对这一连续性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4、对于大多数行政处罚案件来说,追究时效为两年,同时也明确规定在行政处罚时效问题上“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实践中,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时效问题作出了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根据这一规定,对于违反有关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违法行为,追诉时效就应以六个月为限,不再执行两年的规定。
行政处罚法的时限按照规定为两年,也就是说当事人超过两年期限没有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那么法院就不再执行行政处罚。规定时限才能使当事人积极作出行政复议,及时查获违法分子并对其作出行政处罚。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一、个体户要求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否合法?
一、个体户要求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否合法?个体户要求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合法的,且法律是鼓励的。用人单位须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签劳动合同......
·刑事犯罪处罚罚金多少由什么确定?
刑事犯罪处罚罚金多少由什么确定?一、刑事犯罪处罚罚金多少由什么确定?刑事犯罪处罚罚金多少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侵害确定,《刑法》在总则中规定了裁......
·保险合同和其他合同相比有哪些特征
(一)保险合同是双务合同保险合同作为一种法律行为,一旦生效,便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当事人均负有自己的义务,并且必须依协议履行自己的......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复议前置是什么?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复议前置是什么在我国,为了保证市场价格的合理公正,经营者要是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做出的处罚觉得不公正,觉得不服,可以依法进行......
·法律规定的裁判要旨是什么意思?
法律规定的裁判要旨是什么意思?法律规定的裁判要旨就是依法进行判决处理的法律依据,裁判要旨一般体现为对案件裁判规则的归纳,而裁判规则是指法官在具......
·建筑工程先交保证金还是先签合同
建筑工程先交保证金还是先签合同一、建筑工程先交保证金还是先签合同?如果工程是招标的,建设方可以在招标书中要求投标人先交纳履约保证金,中标后......
·如果构成轻微伤医药费怎么赔付
如果构成轻微伤医药费怎么赔付根据医疗费等直接费用计算,轻伤一般可以要求赔偿5-6万元,如果构成残疾的,可以要求10万元以上赔偿。加害人需要受害者写......
·诈骗八万保释条件
诈骗八万元,数额巨大,涉嫌诈骗罪,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条件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
·离婚后一定要分清抚养权吗
离婚后一定要分清抚养权吗一、离婚后一定要分清抚养权吗一定要分清,离婚关于子女抚养权的问题,由双方协议处理,无法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从有......
·撤销权什么情况下会消灭
撤销权什么情况下会消灭撤销权是一种权利,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既可以行使撤销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撤销或者变更该合同,也可以放弃撤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