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定怎样算侮辱诽谤?
(一)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主要有是言语散布和文字散布;(二)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即使不指名道姓,但第三人可以判断出被害人是谁;(三)要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如果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四)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
二、认定诽谤罪要注意什么
(一)诽谤罪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二)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诬告陷害罪侵犯有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此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其次,需要能辨别出到底诽谤,或者侮辱的行为的主体是谁,最为重要的是,传播的内容具有不真实性,否则,将不会构成侮辱诽谤罪,其他民事主体也将不会受到处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一、 交强险误工费没残疾怎么办?
一、 交强险误工费没残疾怎么办?可以申请交强险赔偿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和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项下负责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
·如果要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如果要离婚财产怎么分割?有哪些法律规定?新婚姻法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后车追尾前车逃逸怎么办?
后车追尾前车逃逸怎么办?对于交通事故逃逸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逃逸......
·关于惩治生产伪劣商品罪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的增长,市场上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近几年随着市场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很多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
·借款合同中诉讼管辖问题怎么解决?
借款合同中诉讼管辖问题怎么解决?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借款合同当事人一般是金融......
·打架斗殴逃逸法律会怎样处理
打架斗殴是一类较为恶劣的违法案件行为,我国对这类犯罪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果打架斗殴的犯罪者在打架后进行逃逸的,我国的公安机关会对这类人进行网......
·房产婚后父母赠与夫妻共同财产吗?
房产婚后父母赠与夫妻共同财产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其中明确规定:“当事......
·没有签合同的定金收据有效吗?
当你买房子或汽车时,你需要先付一定的押金,但有些人只有在付了押金后才能拿到收据,而不签署任何合同。所以他们担心收据的法律效力,担心它不会生效......
·改嫁儿媳能继承公婆遗产吗
有的女性在丈夫过世后,便会进行改嫁,而对于改嫁的儿媳,日后要是原来丈夫的爸妈,也就是自己的前公婆去世了,那么是否还能继承他们的遗产呢?我们整......
·漳州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漳州位于我国福建,根据福建省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建设来看,漳州也属于福建省政府重点规划的一个地区。在漳州市当地政府开始拆迁工作之前,想必漳州市范......
·二手房合同中介欺诈怎么办?
二手房合同中介欺诈怎么办?可以起诉到法院,当事人应当提交相关证据来进行合法的认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