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达后,人们都选择自驾出行比较方便,同时交通安全也成了最
一、金华醉驾兰博基尼怎么处罚?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3、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4、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5、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酒驾和醉驾的区别
1、饮酒驾车饮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计算,一般情况下饮用350ml(约相当于1小瓶)啤酒或半两白酒(20ml)后,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达到0.02(20mg/100ml),即达到饮酒驾驶的处罚条件。按照新交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记6分。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法律处罚更加严厉:饮酒后驾车,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记12分。2、醉酒驾车醉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吹气检测不纳入醉驾鉴定。按照刑事案件取证的标准,对于有醉驾嫌疑的司机必须进行抽血取证。查酒驾中的酒精监测仪器数据,仅是交警前期判断醉驾的方法,通过对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比对,作出具鉴定结论。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你在金华醉驾兰博基尼,一旦被发现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醉驾已经成为刑事案件的标准,更应该对驾驶员处以严格的交通处罚标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史微微律师,手机:19850716853
@史微微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法律实务经验,熟练掌握国家各项政...More>>
·申请国家赔偿委托书应该怎么写?
随着老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加,近年来要求国家赔偿的案例越来越多。当事人不便亲自处理时,可以委托他人代理申请国家赔偿事项,通常来说,代理人往往是律......
·什么叫竞业禁止协议 竞业禁止的原因是什么
一、什么叫竞业禁止协议?竞业禁止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禁止劳动者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同时兼职于与其所在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
·一、代书遗嘱一个见证人有效吗?
一、代书遗嘱一个见证人有效吗?代书遗嘱需要两个见证人,只有一个见证人的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遗嘱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必须具备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才......
·管辖权变更后重新立案侦查吗
一、管辖权变更后重新立案侦查吗不一定会重新立案侦查,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依法立案后,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现案......
·一、交通事故交强险赔偿流程是怎样的?
一、交通事故交强险赔偿流程是怎样的?交通事故交强险赔偿流程具体如下:1、当您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一定要立即向事故发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同......
·未购买交强险有什么后果
未购买交强险有什么后果一、未购买交强险有什么后果(一)根据法律规定,没有按规定缴纳交强险的,该机动车辆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并处以投......
·个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限
个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保护期相同,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的50年......
·一、夫妻公证把财产都给孩子可以吗?
一、夫妻公证把财产都给孩子可以吗?可以1、公证到孩子名下的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2、父母可以将自己的财产赠与子女。根据《民法典》第六百......
·治安管理处罚数过并罚原则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治安管理处罚数过并罚原则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数过并罚原则的适用情形是由《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具体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
·父母去世农村房屋可以继承吗
父母去世农村房屋可以继承吗一、父母去世农村房屋可以继承吗?农村房屋可以继承,房屋是村民合法私产,可以依法继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